14社会经济层13建筑/构筑物12地籍/宗地11交通10地名09境界08植被覆盖专业型国家“十五”计划科技攻关项目《基础空间信息平台建设项目总体技术方案书》2003年3月66基础空间信息平台基础数据库技术方案基础空间信息平台基础数据库技术方案6.1基础空间信息平台的数据分析与信息量测算6.1.1数据类型与数据结构对于基础空间信息平台中的地理信息系统来说,空间信息的分类与编码的标准化问题,一直是3S技术的致关重要的课题之一,除了由于在构成描述城市3S技术范畴的空间信息平台形成机制的角度观点有所不同和争执无止等原因外,行业和部门间的行政壁垒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我国3S业界在表达地理信息和人文信息的空间数据描述和分类方式上,总是受到测绘领域多年以前分类编码体系的影响,也就是九大门类的分类和编码标准的影响。实际上,这九大门类对于基础地理测绘来讲,已经远远超出了测绘工程本身的要求,可见在多年以前,人们就已经意识到地理信息的分类与编码体系对信息共享和应用的重要性,并付出了可贵的尝试和探索,是对我国整个信息化建设体系的一大贡献。然而,随着3S技术日益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与应用,我们发现了现有的地理信息分类编码体系显现众多的弊端,总体来讲,就是分类结果的粗粒度明显而细粒度欠缺,编码体系过于松散,代码系统的可理解性和扩展性差,不但不适用于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共享的互操作,增加了不必要的数据交换过程,而且间接地造成和增加了部门壁垒与行业割据的现状。为此,我们进行了基础空间信息平台的研究,提出以下以现有3S技术基础为核心的空间信息图层分类与编码方案,以图在更广阔的应用领域使其成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标准和依据,构成良好和健康的国产3S技术平台的基础。6.1.1.1主要信息内容与分类基础空间信息平台是描述指定区域内人类主要的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信息基础和地理依托,但不包括涉及部门和行业应用面的行业性或专题性内容。因此,可以参照应用了多年的传统测绘数据的分类体系,按3S技术平台的构建要求进行必要的扩展,组成新型的基础分类体系。过去的测绘标准将地理信息分为九大门类,这明显地受到欧洲经典大地测量学分类观念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讲,强调了自然地理要素,而忽视了人文地理要素,但3S技术恰恰是在先进技术和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的基础上,以解决和合理运用人文要素为主旨的信息化系统。所以,我们将以大比例尺(包含1:500、1:1000、1:2000、1:5000和1:10000等五种基本比例尺)的城域基础空间信息为主要内容进行重新构建。6.1.1.2主要信息内容基础空间信息平台的主要信息应当包括十四个基本内容,囊括了基本的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1.地形与地貌:包括基础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2.大地控制点:包括各类测绘控制点;3.地名:包括国、省、市、县、乡、村级的各类地名;4.正射影像:包括航天、航空遥感影像和地面景观影像;5.地形模型:包括地形模型和高程模型;6.土壤与土地利用:包括土壤类型分布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现状;7.水系:包括自然和人工的各类河流、暗河、湖泊、水库、池塘、干渠等;8.植被覆盖:包括自然植被、森林、农业耕作、草场、园林绿化、红树林等;9.交通:包括铁路、公路、航空、航海、内陆航运、旅游航运等;10.建筑物与构筑物:包括地上和地下的所有人工建筑物与构筑物;11.地籍与宗地:包括土地管理地籍和城市管理宗地;12.气象与物候:包括气候、气象、降雨、生物历候、农事历候、渔业历候、林业历候、畜牧业历候等;13.境界:包括国、省、市、县、乡、村的各级境界,各种行政境界,各种自然境界,各种学科性境界等;14.其它:涉及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其它各类人文地理要素。基础空间信息平台的这十四类数据层构成城市基础信息平台的骨干内容,其层次划分按物理结构按下图定为:基础空间信息平台数据层排列6.1.1.3数据文件结构作为一种数据体系,其用予人工处理和计算机处理的文件结构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初步考虑的基础空间信息平台基础空间平台数据文件结构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6.1.1.3.1坐标数据文件的结构国防部国防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朱虓宏等设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