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因此可以根据颜色的变化确定某些化学成分或结构的存在。下面对“分子与细胞”模块中涉及颜色反应的实验进行归纳,并列举高考真题进行分析,以提升同学们的实验技能和生物科学素养。一、颜色反应归纳及拓展待鉴定物使用试剂颜色反应待鉴定物使用试剂颜色反应淀粉碘蓝色DNA甲基绿绿色还原糖斐林试剂(班氏)砖红色沉淀RNA吡罗红红色脂肪苏丹Ⅲ苏丹Ⅳ橘黄色红色CO2澄清Ca(OH)2溴麝香草汾蓝水溶液变浑浊蓝变绿再变黄蛋白质双缩脲紫色酒精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灰绿色线粒体健那绿蓝绿色染色体碱性染料深色知识拓展:(1)碘应是单质成分,不是离子成分。若用碘来检测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则需要先对叶片进行脱色处理。(2)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均由NaOH溶液和Cu2SO4溶液组成,但两者NaOH溶液的浓度不同,并且两者的使用方法也不同。如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要等量混合均匀后使用,即现用现配,而且要水浴50-60℃加热,而双缩脲试剂在使用时,先加甲液后再加乙液,加的量不同(甲液1mL,乙液4滴),而且不需要加热。(3)蛋白质的鉴定是在碱性环境下Cu2+与蛋白质的肽键结合成特定化合物的紫色反应。而还原糖的鉴定是新制的的Cu(OH)2与还原糖的醛基反应,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4)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5)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用的是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即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而不是单独染色,应该注意的是该试剂应现用现配。(6)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可以定量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7)染色体(染色质)容易被碱性染料龙胆紫溶液染成深紫色,用高倍显微镜可以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另外,脂肪的鉴定和细胞中线粒体的观察,也需要染色后,再借助显微镜观察。(8)龙胆紫和醋酸洋红均为碱性染料,染色体被龙胆紫染成紫色,而被醋酸洋红染成红色。二、高考真题赏析例1(2012·山东卷)某小组进行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B.碱性染料吡罗红(派洛宁)可用于染色体染色C.观察到分裂末期细胞内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D.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解析: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盐酸和酒精混合液的主要作用是解离,故A错;吡罗红是用来染RNA的,故B错;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观察到的细胞是死细胞,不可能观察到扩展的过程,故C错;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可判断细胞所处的时期,故D对。答案:D例2(2012·安徽卷)某同学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经不同处理和染色剂染色,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红色的细胞核B.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质C.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到蓝绿色颗粒状的线粒体D.经苏丹Ⅲ染色,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状的蛋白质解析: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A、B项错误;健那绿可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C项正确;苏丹Ⅲ可以用来鉴定脂肪,不能用来鉴定蛋白质,D项错误。答案:C例3(2012·广东卷)分析下表,可推测()注:“+”显色,“++”显色更深;“-”不显色。A.甲溶液含有淀粉酶B.乙溶液含有还原糖C.混合溶液不含淀粉D.混合溶液含有淀粉酶解析: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某些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双缩脲试剂、碘液、斐林试剂分别检测蛋白质、淀粉和还原性糖。据表可以推测,甲与双缩脲试剂发生显色反应,含有蛋白质,但不能确定是否为淀粉酶,A错误。乙遇碘液变色,含有淀粉,B错误。混合溶液与碘液显色,说明含有淀粉,C错误。甲和乙混合能够产生还原性糖,证明甲中含有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产生还原性糖,D正确。答案:D巩固练习1(2011·新课标卷)下表是根据实验目的,所需选用的试剂与预期的实验结果正确的是()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