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对传统制造模式的挑战*1引言多少年来,企业出于管理和控制上的目的,对为其提供原材料、半成品或零部件的其他企业一直采取投资自建、投资控股或兼并的“纵向一体化”(VerticalIntegration)管理模式,即某核心企业与其它企业是一种所有权关系。例如,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拥有一个牧羊场,出产的羊毛用于生产本公司的汽车坐垫;美国某报业大王拥有一片森林,专为生产新闻用纸提供木材。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国企业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大而全”、“小而全”的思维方式至今仍在各级企业领导者头脑中占据主要位置,许多制造业企业拥有从毛坯铸造、零件加工、装配、包装、运输、销售等一整套设备、设施、人员及组织机构。推行“纵向一体化”的目的,是为加强核心企业对原材料供应、产品制造、分销和销售全过程的控制,使企业能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从而达到增加各个业务活动阶段的利润。在市场环境相对稳定的条件下,采用“纵向一体化”战略是有效的,但是,在高科技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今天,“纵向一体化”战略已逐渐显示出其无法快速敏捷地响应市场机会的薄弱之处。显然,采用“纵向一体化”战略的企业要想对其他配套企业拥有管理权,要么自己投资,要么出资控股,不论采取哪一种方式,都要承受过重的投资负担和过长的建设周期带来的风险,而且由于核心企业什么都想管住,不得不从事自己并不擅长的业务活动,使得许多管理人员往往将宝贵的精力、时间和资源花在辅助性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上,而无暇顾及关键性业务的管理工作。实际上,每项业务活动都想自己干,势必要面临每一个领域的竞争对手,反而易使企业陷入困境。进一步地,如果整个行业不景气,采取“纵向一体化”战略的企业不仅在最终用户市场遭受损失,而且在各个纵向发展的市场上也会遭受损失,因为这样发展起来的纵向市场是为最终用户市场服务的。最终用户市场不景气,必然连带着纵向市场的萎缩。因此,“纵向一体化”战略已难以在当今市场竞争条件下获得所期望的利润。进入90年代以来,企业面对着一个变化迅速且无法预测的买方市场,致使传统的生产模式对市场剧变的响应越来越迟缓和被动。为了摆脱困境,企业虽然采取了许多先进的单项制造技术和管理方法,并取得了一定实效,但在响应市场的灵活性、快速满足顾客需求方面并没有实质性改观。人们才意识到问题不在于具体的制造技术与管理方法本身,而是它们仍在传统的生产模式框框内。严峻的竞争环境改变了人们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开始从“纵向一体化”向“横向一体化(HorizontalIntegration)”转化。2全球制造与供应链管理全球制造及由此产生的供应链管理是“横向一体化”管理思想的一个典型代表。现在人们认识到,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业务上成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企业,只有优势互补,才能共同增强竞争实力。因此,国际上一些先驱企业摒弃了过去那种从设*本项研究得到863/CIMS主题资助计、制造直到销售都自己负责的经营模式,转而在全球范围内与供应商和销售商建立最佳合作伙伴关系,与他们形成一种长期的战略联盟,结成利益共同体。例如,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推出新车Festiva时,就是采取新车在美国设计,在日本的马自达生产发动机,由韩国的制造厂生产其它零件和装配,最后再运往美国和世界市场上销售。制造商这样做的目的显然是追求低成本、高质量,最终目的是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Festiva从设计、制造、运输、销售,采用的就是“横向一体化”的全球制造战略。整个汽车的生产过程,从设计、制造直到销售,都是由制造商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最优秀的企业,形成了一个企业群体。在体制上,这个群体组成了一个主体企业的利益共同体;在运行形式上,构成了一条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和信息流网络。由于这一庞大网络上的相邻节点(企业)都是一种供应与需求的关系,因此称之为供应链。为了使加盟供应链的企业都能受益,并且要使每个企业都有比竞争对手更强的竞争实力,就必须加强对供应链的构成及运作研究,由此形成了供应链管理这一新的经营与运作模式。供应链管理强调核心企业与世界上最杰出的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