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合格评估自评报告学校名称:咸宁学院专业名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负责人:熊钢二○○九年九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自评报告1.专业概况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源于1992年原咸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创办的电子电器专科专业,经过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在专科专业的基本条件、基本建设、基本规范、师资队伍和课程建设的基础上,于2003年申报,2004年获准招收普通本科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通信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移动通信、程控交换原理等。其中,大学物理、数字电路和微机原理等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对提高本专业的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辐射作用。本专业以课程或课程群为核心组建了物理学、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电子与通信、电工与电气工程等教学团队,以团队为基层教学组织开展教学和教学研究。现有专任教师27人,其中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8人,中级职称15人,初级职称3人,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占33.3%;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6人,还有在读博士3人,在读硕士2人,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4.1%。专任教师100%符合岗位资格,主讲教师符合度100%,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100%为本科生授课。近三年本专业教师已获得省科技厅、教育厅和学校等科研、教研项目32项,发表论文110篇,其中SCI、EI、ISTP收录43篇。本专业在校外已建有中国电信咸宁分公司、中国联通咸宁分公司、咸宁咸丰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湖北众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鑫合欣电子有限公司、东莞展恒电子玩具有限公司和许昌瑞新电气有限公司等7个实习基地,实习基地设施较好,指导队伍稳定,管理规范,能满足本专业学生的实习要求。目前,本专业以“湖北省高等学校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依托,正在校内建设和完善工程训练中心。实验室总面积5945平方米,配套实验设备总值1065.88万元。拥有理学、工学类纸质图书197520册,电子图书66383册,纸质期刊29448册,电子期刊197812册。能满足本专业教师教学、科研和学生的学习要求。本专业现有2006级、2007级、2008级在校全日制本科生共计276人,其中2006级121人,2007级77人,2008级78人。2008年首届毕业生154人,毕业生就业率达96.8%。2008届毕业生中,荣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一等奖1人,三等奖1人。2009年第二届毕业生161人,毕业生就业率达91%。2008、2009两届毕业生中有18人考取了研究生。继2003年彭江、翁志福等同学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国家一等奖后,2009年罗静等同学制作的“低频功率放大器”荣获“NEC”杯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G题全国一等奖,王瑞冬等同学制作的“光伏并网发电模拟装置”获A题湖北省一等奖。2007年第二届“达盛杯”全国电子毕业设计曁创新设计竞赛中,周文和李苗苗同学制作的“数控电源”获大学组二等奖;2008年湖北省“TI”杯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周凯等同学制作的“位移测量装置”和宋迎富等同学制作的“高功率因数电源”均荣获湖北省二等奖;2006年湖北省第四届“挑战杯”人福科技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周敏和张铮同学的“医用点滴自动监控仪”荣获优胜奖。2008年蒋辉同学获得湖北省第十五届外语翻译大赛二等奖。本专业的建设按照“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要求,以满足学生成人成才、就业创业为导向,遵循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课程设计原则,优化理论、实践两大教学体系,着力打造本专业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主干、专业技能等课程模块,不断完善教育教学基本条件、加强教育教学基本建设、严格教育教学基本规范,坚持“面向地方、服务基层”的目标定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数学、物理基础和专业基础扎实,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强,具有本专业领域所必须的专业知识,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备获取、运用知识能力和较强工作适应能力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应用人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