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方航空公司新世纪战略管理研究面临入世之际,中国民航已深深感受到外航诸强对中国巨大空运市场地蠢蠢欲动。作为中国三大支柱民航企业之一的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以下简称“东航”)亦体会到竞争之压力,形势之严峻,生存之艰辛,更能体会到战略管理的重要性。东航只有推行战略管理,做到高瞻远瞩,抢先发现机会,占领市场分析竞争对手,找出自身的不足和优势,扬长避短,才可能在竞争中取胜。目前可以观察得到的21世纪全球商务环境趋势有三个特征:一是全球化,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资源的最佳配置,寻找最合理的业务活动地点和方式;二是信息化,企业不但由此创造出了新的业务活动类型,还通过改造传统产业和业务活动而使已经出现明显衰退迹象的传统业务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三是全球结构性大调整,有关企业希望在此调整过程中重新组合自己的业务活动,进而与全球化和信息化趋势相融合,为自己在新的商务环境中找到恰当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方向。与20世纪相比较,21世纪的企业要取得竞争成功,需要具备新的条件。20世纪竞争成功的主要因素是规模及实现规模所要求的专业性活动和严格的内部控制。21世纪推动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不再是由单个企业物资投入积累所形成的规模经济性,而是通过对产业内各项活动合理组合,充分利用外部协作系统所形成的速度经济性和系统经济性。为此,企业需要从大业务观点出发,在主动推动产业优化进化的基础上建立自身的灵活性和反应性,这一优势的形成是建立在企业创造性功能的基础上的。正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总裁韦尔奇所说:21世纪的通用要成为会飞的大象:大象因其强大而能抵御许多小生命所无法抵抗的环境打击;会飞是指具有灵活性,不因躯体的笨拙而对环境反应迟钝。我国企业家们对21世纪的企业也有一个很恰当的比喻:要作航空母舰:航空母舰的躯体自身具有抵抗恶劣航行条件的强大力量,而其功能却体现在那相对灵活得多的主要攻击力量的组合上。外部环境和竞争成功因素的改变,已经使企业,特别是那些嗅觉灵敏的企业意识到重新确定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定位的必要性,新的竞争战略和新的战略观点在逐渐出现。许多在20世纪中成功指导了企业的基本竞争战略已成为竞争的基本要求,例如我们熟悉的“质量第一”,“成本领先”,“产品差别化”等战略观念和手段已不能再使企业取得竞争优势,不具备这些条件的企业根本就无法生存下去。东航作为一个高风险、高投入、高科技、低赢利的服务性企业,在当今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中,想要站稳脚跟,发展壮大,取得成绩。推行正确,科学的战略管理是必由之路。一招主动,就招招主动;否则只能跟在别人后面,迟早会被淘汰。战略管理是一门新兴的管理学科,它适应二次大战后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经营难度加大的形势,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首先在美国逐步形成。它作为管理学科的分支,集中研究一个组织如何制定和实施科学的经营战略,以保障自身的生存和持续发展。它适用于各类社会组织,但重点是工商企业。战略管理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在80年代中期引起政府部门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国家经贸委在1991年和1996年先后颁发的企业管理纲要文件中,都要求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制定经营战略,强化战略管理,用严格的计划管理来保证经营战略的实现。目前,愈来愈多的企业开始推行战略管理,其中推行较早者已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21世纪以后,随着科学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企业战略管理的地位和作用定将更为重要。第一章战略管理概述一.战略管理内涵1.战略的起源要想讨论东航在新世纪中的战略管理,首先必须吃透何为战略,何为战略管理。在我国,战略顾名思义是指指导战争的谋略,即克敌制胜的良策。早在春秋时代,齐人孙武总结战争经验写成的《孙子兵法》,就蕴藏着丰富的战略思想,至今流传,影响甚广,惜未用“战略”来命名。三国时代,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隆中对》,是我国历史上军事战略系统分析与决策的典型,被刘备采纳后,形成了三国鼎立之势。在西晋的司马彪之后,才出现一系列用“战略”命名的专著,典型的有明代军事家茅元仪编著的《二十一战略考》等。在西方,战略(strategy)一词来源于希腊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