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共同富裕思想与现阶段的贫富差距过大”的讨论的发言稿:和谐社会视角下共同富裕与贫富差距的和解一、选题背景和意义共同富裕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千百年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马克思恩格斯在扬弃空想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使其由空想走向科学。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根本目的,共同富裕也成为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党的历届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对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新世纪以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应将这一理论置于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下进行探讨。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能否转化为现实,在这一具体历史阶段上共同富裕的实现程度如何以及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依赖等问题成为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深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己经突破1000美元,正在向人均3000美元的目标迈进。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经济起飞期,也是社会发展的矛盾凸显期。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阶段,中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面临许多函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由于社会整体走向富裕的同时,贫富差距逐步扩大,由利益矛盾诱发的各种社会问题越发凸显。近些年来,在多次民意调查中,贫富差距问题总是列在前列,成为干部和群众关注的焦点。这表明,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已经明显地影响到社会生活方面,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专家提醒,必须得采取相应措施,警惕逐渐拉开的贫富差距。在这种背景下,提出和谐社会的构建,其重要目的和任务就是要解决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第1页共2页从共同富裕与贫富差距的历史契合的视角下研究和谐社会,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深化对贫富差距和共同富裕问题的全面认识,明确和谐社会与共同富裕和贫富差距之间的本质关系,对解决当前我国悬殊的贫富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无疑具有巨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