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8页西南财经大学MBA2008级集中班期末考试试题考试课程:《营销管理》专业:MBA课程性质:必修任课教师:陈乙考试方式:闭卷共2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三、简答题(每小题15分,本题共30分)1.促销的“拉式策略”与“推式策略”的含义及适用性?2.为什么一个产品在选择了目标市场以后,还应该进行差异化和产品定位?三、案例分析题(每小题35分,本题共70分)案例1:联想创造的跨国际“联想故事”引言1998年,“海尔”入驻美国哈佛大学案例库;2004年,“联想”登陆哈佛经典案例的殿堂,中国的企业在一步步向标准靠近、向前沿迈进……然而,就是这两个标杆性的企业,它们的国际化道路却截然不同。海外建厂、海外销售的“海尔模式”主动出击;海外并购、借船出海的“联想模式”另辟蹊径,并将国际化行程缩短十余载。那么,联想是如何开辟它的国际化之路的呢?一、跨国际“启蒙”联想谈及联想,不禁让国人倍感骄傲。2004年,当联想以惊人之举并购IBM的全球PC业务时,中国人惊奋了,IT界震惊了。联想刷新了中国企业跨国际并购的历史记录,成千上万的本土企业,从中看到了独立生存与国际扩张的曙光。但是,联想集团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1、“领头羊”稳定基业九十年代初,与联想同期的几家中国电脑公司,迫于竞争转而与外资合作。但是联想没有放弃电脑市场,并于1994年3月成立了微机事业部,由后来成为联想集团董事长的杨元庆领军。杨元庆临危受命,他以市场为导向,改“直销”为“分销”,让代理商发挥自己的力量助联想成功,一举扭转了联想微机的颓势;他抓住“让中国人用得起先进的国产电脑”的市场机会,发动“万元奔腾大战”,引起业界轰动,一举改变了国内计算机市场的格局。1997年,凭借向首次接触电脑的用户推出简便易用的廉价电脑,以及竞争对手难以第2页共8页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8页匹敌的分销网络,联想终于将IBM、康柏等外国电脑厂商甩在身后,并一跃成为中国PC市场的领头羊。但是渴望成为世界品牌的联想,在受到跨国际启蒙教育之后,明白只有实现100亿美元的销售突破,才能够挤进国际大型企业的行列。2、“多元化”战略迷失时至2001年,“PC销售仍是联想的主要收入来源,收入来源单一化会羁绊其发展。”某证券分析师表示。财务数据也显示:联想家用、商用PC的毛利率以及边际利润都受到相应挤压。杨元庆面对的是:他必须找到一条合理的突围路径,挣脱PC对联想业绩的“束缚”。为了改变大众眼中“PC厂商”的角色,取而代之以“全方位IT服务提供商”,联想选择了多元化,以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和营利能力。2001年6月,联想与号称是互联网最成功商业模式的AOL各出资1亿美元,基于FM365网络组建合资公司,这可以说是联想集团的第一次国际化冲动。2002年3月,联想并购汉普咨询;同年4月,联想与智软计算机系统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发展保险领域IT服务;10月,联想收购国内实力最强的通讯系统和网络集成商之一——中望商业机器有限公司的重要业务及资产。但如此迅速地扩张并没有看到成果,2002财年,联想IT服务的收入仅占联想集团的1%,远远低于大众的期望值。3年的战略坎坷之后,经过集团内部整体性的战略反思,杨元庆最终选择了战略收缩,PC业务再次成为联想的重中之重。2004年7月,联想以股权置换的方式将IT服务业务彻底出售。从专业化—多元化—专业化,联想集团“战略迷失”之后的“理性回归”,不仅平息了联想“多元化”探索与“国际化”突围的躁动,更为联想带来了战略“专注”力量的“螺旋上升”。当“专注”的力量“螺旋上升”到一定程度时,新的突破便会产生。二、联想“专注”跨国际1、业界惊呼“蛇吞象”,联想到底想“牟”什么?早在剥离IT服务业务之前,联想就已开始与IBM接洽。2004年12月8日,历经了长达13个月的谈判之后,当联想集团以12.5亿美元收购IBM全球PC业务的消息传出时,业界惊呼“蛇吞象”。联想的这次“跨国际”并购壮举与先前的“多元化”战略失误,给世人留下了太多的疑惑,联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