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编制依据2、概述3、项目管理方针、目标、指标3.1、承诺3.2管理方针3.3项目管理目标、指标4、施工总体部署4.1施工总平面布置及临时设施4.2资源配置及进度计划5、主要工程项目施工工艺和方法5.1主要施工工艺和方法5.2关键工序、特殊工序施工控制6、施工质量控制6.1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划分6.2材料进场验收6.3单位、分部、分项工程验收6.4分项工程(工序)检验和试验计划6.5紧急放行和例外转序的处置6.6不合格品、不符合项控制7、环境保护7.1概述7.2重要环境因素控制7.3环境管理方案和应急预案7.4环境保护评价8职业安全健康管理8.1概述8.2重要危害因素控制8.3重大危害管理方案和应急预案8.4职业安全健康评价9记录及档案管理10文明施工11本项目采用的工法及作业指导书目录12施工技术总结提纲第一章编制依据1)江苏蓝波船舶制造有限公司特种船舶生产线扩建工程舾装码头工程施工标招标文件、施工合同2)江苏蓝波船舶制造有限公司特种船舶生产线扩建工程舾装码头工程施工图纸3)《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J250—98)4)《河港工程荷载规范》(JTJ213—98)5)《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J291-98)6)《港口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TJ267-98)7)《港口工程桩基规范》(JTJ254-98)8)《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J268-96)9)《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JTJ269-96)10)《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221-98)及局部修订11)《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204-92)12)《水运工程混凝土实验规程》(JTJ270-98)13)《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14)《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240-97)15)《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95)1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18)《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1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20)《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95)2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JGJ59-88)22)《港口工程嵌岩桩设计与施工规程》(JTJ285-2000)。23)《港口工程灌注桩设计与施工规程》(JTJ248-2001)。24)《港口工程桩基动力检测规程》。25)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的其他有关现行法规和规范及标准。26)经业主确认的施工企业标准、规程和规定。27)国家、江苏省及镇江市有关环保、文明施工的文件、法规与规定。28)本企业技术条件、管理条件、资源条件及相关的规章制度。第二章概述1.1工程名称本工程名称为:江苏蓝波船舶制造有限公司特种船舶生产线扩建工程舾装码头工程。1.2工程地点本项目位于镇江市西郊龙门港区,镇扬汽渡上游1000米。1.3工程规模与结构形式(1)工程规模本项目包括舾装码头1座,其下游端部设有二层平台,枯水期可靠泊小型船舶。码头平台尺度为240*20m。设引桥2座与陆域道路相接,尺度分别为24*8,17.1*8m。码头后方为护岸挡土墙和防洪大堤。两座引桥与防洪大堤连接处均设有防汛闸门。(2)结构形式码头平台及引桥均为高桩梁板式结构,平台桩基采用Φ900mm钢护筒嵌岩桩和600*600砼方桩,横向排架间距7m。引桥桩基采用Φ900mm灌注桩。挡土墙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桩基为Φ800mm灌注桩。1.4工期要求本工程于2007年10月1日开工,确保2008年4月30日竣工,总工期为213日历天。1.5质量要求按交通部颁布的《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含修订本,TJT221-98)要求,达到优良等级。1.6自然条件1.6.1温度本工程所在区域属暖湿带向北亚热带过度的季风气候,属半湿润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物产丰富。年平均气温15.4º极端最高气温41.1º(1934年7月13日)极端最低气温-12.9º(1933年1月27日)1.6.2降水年平均降水量1063.1mm最大年降水量1601.0mm(1954年)最小年降水量457.6mm(1978年)雨季主要集中在7-9月份,暴雨主要集中在7月月份。1.6.3风镇江市盛行东北到东南偏南风,年平均风速3.4米/秒,最大风速27.5米/秒(10级,1953年8月17日台风影响时),瞬间最大风速30米/秒(1985年8月31日,11级)1.6.4水文概况1)潮位镇江市离上游感潮界点的大通316公里,基本位于受潮汐影响的中段,潮位干扰的自然因素较多,但仍以江流为主,潮位在汛期影响较小,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