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概论工业工程概论工业工程的发展背景工业工程(IndustrialEngineering,简称IE)于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泰勒(Taylor)被认為是工业工程学科的奠基人。其著作<<计件工资>>(1895年)、<<工厂管理>>(1903年)、<<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等书的出版,為工业工程学科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吉尔布雷斯(Gilbreth)是和泰勒差不多同一时期的另一位工业工程奠基人。他也是一名工程师,其夫人是心理学家。他们的主要贡献是创造了与时间研究密切相关的「动作研究」。当时的工业工程以工作研究為主要内容,被称為经典工业工程.二战期间出现的运筹学和系统工程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拓展了经典工业工程的内容,也使工业工程的发展进入了现代工业工程阶段.柔性制造系统(FMS)是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研制成功的,它解决了高效率与多样性之间的矛盾,為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和用户需求的多样化提供了技术保証.在计算机辅助生產方面,经过20世纪60、70年代的发展,形成了CAD、CAM、CAPP、CAE等一系列领域.在管理信息系统方面,也形成了MRP、MRPⅡ等一系列成果.1973年美国的哈瑞顿教授提出了CIM,即计算机集成制造的概念.198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发表了"改变世界的机器"的著名报告,总结了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生產方式,提出了精益生產(LeanProduction)的概念.丰田汽车公司经过多年的探索,提出了準时生產方式(Justintime).20世纪90年代以来,Internet尤其是环球纲(WWW)商业化的快速发展给企业经营提供了新的机会.在此背景下,美国李海大学于1991底发表了"21世纪制造企业战略"的报告,提出了新的制造模式---敏捷制造(AgileManufacture).敏捷制造是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產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的环境中建立一种能对用户需求作出快速反映,及时满足市场需求的生產系统.敏捷制造除了要求具备高度柔性的生產技术、高素质的从业人员以外,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组织形式,即虚拟公司的概念.迈克尔.海默博士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首先发表了有关"企业再造"的文章,建议对目前的业务流程进行改造甚至重新设计.精益生產、敏捷制造和企业再造的概念的提出指明了工业工程的未来发展方向,為制造企业蠃得竟争优势提供了新的观念和思路。另一方面,人们也在探索从企业经营战略的角度认识生產活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把物质供应和產品销售纳入到生產系统中统一考虑,系统首要的目的是以尽可能低的供应链费用满足顾客的要求。这种认识促使人们把生產活动与后勤活动、销售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于是出现了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和方法。生產战略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内容大大扩展了工业工程的研究领域,也拓宽了企业的视野。总之,经过近一百年的发展,工业工程已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仍将不断发展。经典工业工程是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的的继承和发展,其内容是一个个孤立的分散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只能处理工厂中单个工位、车间或生產线等较小系统的问题,很难在较大系统中发挥综合效益。现代工业工程是经典工业工程由工业技术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不断注入新内容而演化的结果,特别是运筹学(OR)、系统工程(SE)、计算机科学及行為科学、人机工程学的发展,成為现代工业工程的理论基础。随著技术进步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工业工程知识体系仍在发展变化。现代工业工程呈现出信息化、集成化、智能化的显著特征和趋势。现代工业工程是在经典工业工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并且包含了经典工业工程的内容。它与经典工业工程相比,主要特点可归纳如下:(1)所处环境不同。(2)在经典工业工程的基础上引进了行為科学与人类工程学的成果,提高了工业工程处理问题的层次和综合程度。(3)由于引入了运筹学和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现代工业工程从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分析和设计微观工程系统的单一功能,发展到现在的分析和设计微观、宏观系统的双重功能﹔著重从企业整个系统的角度出发,以综合效益最佳為目标,注意研究对象的目的性、层次性和全面性。现代工业工程的发展趋势概括如下:(1)研究对象扩大到系统整体。(2)应用范围遍及生產领域及其他领域。(3)采用计算机和信息系统(IS)為工具。(4)重点转向集成制造(IntegratedManufact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