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模拟试题四第一部分必答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70题)1.机械设计中的安全布局不需要考虑(D)。A.空间B.照明C.维护时的出入安全D.设备失效2.新制压力容器投入使用前,使用单位必须填写(A)一式两份。A.《压力容器使用证》B.《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表》C.《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则》D.《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3.乙炔发生站的危险点是(B)。A.破裂漏气B.火灾爆炸事故C.燃烧D.窒息事故4.压力容器在正常工艺操作时可能出现的最高压力是(A)。A.最高工作压力B.工作压力C.设计压力D.最高设计压力5.当压力容器壳壁或元件金属的温度低于(B)时,应按最低温度确定设计温度。A.-30℃B.-20℃C.-10℃D.0℃6.(C)紧急停车信号,起重机司机应立即执行。A.只要是作业指挥人员发出B.只要是直接作业人员发出C.不论何人发出D.只要是领导发出7.起重机上,凡是高度不低于(C)的作业点,都应予以防护。A.1mB.1.5mC.2mD.2.5m8.常见的自然排烟形式有(A)。A.排烟窗和排烟井B.防烟分隔C.非火源区的烟气稀释D.加压控制9.泡沫灭火剂不适合使用的场所是(C)。A.油库B.车库C.图书室D.港口10.火场逃生时,不正确的方法是(C)。A.用毛巾、手帕捂鼻护嘴B.利用疏散通道逃生C.跟着人流跑,哪儿人多往哪方向逃生D.寻找避难场所11.在锅炉潮湿的烟道内进行检验,照明电压不应超过(B)。A.6VB.12VC.24VD.36V12.机械安全措施的类别一般分为(D)。A.一般、严重、重大B.轻度、重度C.危险D.直接、间接、指导性13.电气设备防止雷击的主要措施是(D)。A.避雷针B.隔离C.封闭D.避雷器14.异常带电是指(A)。A.不正常的带电B.通常所说的“漏电”C.特殊情况下的带电D.带电体异常带电15.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不能扑灭下面哪种火灾(D)。A.可燃液体火灾B.可燃气体火灾C.带电设备的火灾D.金属燃烧火灾16.下列关于火炸药爆炸影响因素说法不正确的是(A)。A.装药的尺寸B.杂质及含量C.周围介质的气体压力D.环境温度和湿度17.防止直接接触电击的措施是(A)。A.利用绝缘材料对带电体进行封闭和隔离B.保护接零C.速断保护D.重复接地18.保护接零的作用是(A)。A.通过短路把故障部分电源断开B.增大导电电阻C.通过阻流D.切断电源19.在用起重机应按有关要求,由特种设备检测部门每(B)进行一次检验,合格认可后方可继续使用。A.3年B.2年C.l年D.半年20.车间通道照明灯要覆盖所有通道,覆盖长度应大于车间安全通道长度的(D)。A.50%B.60%C.80%D.90%21.重复接地是指(D)。A.正常电流通过时利用大地代替导线B.电气设备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配电网中性点之间金属性的连接C.切断电路达到保护D.在零线上除工作接地以外其他点的再次接地22.机床运转时,常见的异常有(C)。A.刀具断裂B.工件飞出C.温升异常、转速异常D.绞手23.扑灭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可燃气体以及带电设备的初起火灾时,一般用的灭火器为(C)。A.二氧化碳灭火器B.泡沫灭火器C.干粉灭火器D.卤代烷灭火器24.下列关于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作用和防护措施说法不正确的是(C)。A.空气冲击波初始压力可达100MPa,对建筑物构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和损伤B.有泄爆要求的设备,应布置在不直接对着其他建筑物和主要道路的地方C.危险品库房与生产厂房宜设计成凹形D.危险品生产区、总仓库、销毁场等厂区域内的安全距离称为内部距离25.吊钩危险断面的磨损量达到原尺寸的(D)时,必须报废。A.40%B.30%C.20%D.10%26.起重机吊钩断面形状最为合适的是(D)。A.圆形B.矩形C.梯形D.T字形27.引起严重职业病——矽肺的物质是(C)。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D.二氧化碳固体粉尘28.火灾的定义是(C)。A.属于自然燃烧的现象B.在人们控制下的燃烧C.失去控制蔓延而形成的灾害性燃烧现象D.没有任何人和物的损失的燃烧29.建筑火灾的发展过程是(A)A.酝酿期、发展期、全盛期、减弱期B.发展期、酝酿期、全盛期、减弱期C.发展期、减弱期、酝酿期、全盛期D.减弱期、酝酿期、发展期、全盛期30.关于粉状乳化炸药生产中火灾爆炸危险因素主要来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A.物质危险性B.生产过程中的高温、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