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部分选择题精选及精解一、单选题1.以下燃烧定义正确的是物质的()。A.氧化反应B.放热的氧化反应C.氧化还原反应D.同时放热发光的氧化反应2.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称为()。A.着火B.闪燃C.火灾D.自燃3.着火源是指具备一定()的能源。A.温度B.热量C.温度和热量D.能量4.下列关于自燃特征的正确说法是()。A.无需着火源作用B.无需明火作用C.无需加热D.无需氧化剂作用5.油脂滴落于高温暖气片上发生燃烧现象是属于()。A.着火B.闪燃C.自热自燃D.受热自燃6.可燃物质的自燃点越高,发生着火爆炸的危险性()。A.越小B.越大C.无关D.无规律7.解释燃烧实质的现代燃烧理论是()。A.分子碰撞理论B.燃烧素学说C.过氧化物理论D.链式反应理论8.油脂接触纯氧发生燃烧属矛()。A.着火B.闪燃C.受热自燃D.自热自燃9.可燃液体发生闪燃时,其持续燃烧时间不足()。A.5秒B.10秒C.15秒D.30秒10.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低于()时,木材燃烧则停止。A.5%~6%B.8V%~10%C.14%~16%D.20%~24%11.可燃气体的火灾属于()火灾。A.B类B.D类C.A类D.C类12.可燃液体的闪点越低,则发生着火的危险性()。A.越小B.越大C.无关D.无规律13.轰燃使得火灾的发展过程由()。A.初起期进入发展期B.发展期进入最盛期C.发展期进入减弱期D.最盛期进入减弱期14.可燃液体发生着火时,燃烧的是()。A.可燃蒸气B.可燃液体C.以可燃蒸气为主和部分可燃液体D.以可燃液体为主和部分可燃蒸气15.一氧化碳浓度低于12.5%时不会发生燃烧,是说明燃烧的()。A.必要条件B.充分条件C.一般条件D.综合条件16.在建筑火灾的发展过程中,轰燃发生于()。A.初起期B.发展期C.最盛期D.减弱期17.在火灾中,由于中毒造成人员死亡的罪魁祸首是(),火灾中约有一半的人员死亡是由它造成的。A.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C.硫化氢D.烟18.防火技术采取通风良好的措施是为了消除()。A.氧化剂B.可燃物C.着火源D.降温19.甲级生产的车间建筑耐火等级应()。A.1~2级B.3~4级C.4~5级D.不限20.规定电石库距离锻工、铸工等产生火花的车间需30m以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为了()。A.消除着火源B.消除可燃物C.避免燃烧条件的相互作用D.消除氧化剂21.储存闪点低于一18度的可燃液体的库房属于()。A.甲级储存B.乙级储存C.丙级储存D.丁级储存22.气焊施工现场的乙炔瓶与火源的距离不得少于()。A.5mB.10mC.15mD.20m23.可燃液体的危险等级按()分类。A.自燃点B.着火点C.闪点D.挥发性24.煤堆在空气中发生自行燃烧的现象属于()。A.受热自燃B.自热自燃C.着火D.闪燃25.下列火灾探测器中属于接触式探测器的是()。A.感烟式探测器B.感光式探测器C.图像式探测器D.光电式探测器26.()灭火剂已被发现对大气的臭氧层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A.二氧化碳B.四氯化碳C.泡沫D.卤代烷27.化工原料电石或乙炔着火时,严禁用()灭火器扑救。A.干粉B.干沙C.四氯化碳D.二氧化碳28.非接触式火灾报警器是根据()进行探测的。A.烟气浓度B.烟气成分C.光学效果D.烟气流速29.遇水燃烧物质的火灾不得采用()进行扑救。A.泡沫灭火器B.干粉灭火器C.二氧化碳灭火器D.干沙30.下列不属于清洁阻燃剂的是()。A.磷系阻燃剂B.成炭型阻燃剂C.含卤阻燃剂D.金属氢氧化物阻燃剂31.氧气瓶直接受热发生爆炸属于()。A.物理性爆炸B.化学性爆炸C.爆轰D.殉爆32.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则发生爆炸的危险性()。A.越小B.越大C.无关D.无规律33.可燃性混合物燃爆最剧烈的浓度是()。A.爆炸下限B.爆炸上限C.爆炸极限D.爆炸反应当量浓度34.化工厂火炬的燃烧是属于()。A.动力燃烧B.扩散燃烧C.喷流式燃烧D.紊流式燃烧35.可燃物质的爆炸下限越小,其爆炸危险性越大,是因为()。A.爆炸极限越宽B.爆炸上限越高C.可燃物稍有泄漏就有爆炸危险D.少量空气进入容器就有爆炸危险36.混合物的标准自燃点是指在()浓度时的自燃点。A.爆炸下限B.爆炸上限C.爆炸反应当量D.爆炸极限37.化学性爆炸可称为()。A.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