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式“四有”县委书记的历练与培养20XX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座谈会上提出:“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基于县政在国家政权结构中的“纽结”位置XX县区委书记作为一县之“首”、一地之“帅”的关键岗位,塑造高素质的县委书记队伍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着力抓好县委书记队伍建设”,中组部也制定《关于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的若干规定》,将选准、配强、管好县委书记提升为全国干部工作的“战略重点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焦裕禄式“四有”县委书记,凝聚着党、国家和人民对县委书记的重托和期待,为“四个全面”背景下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一、“四有”县委书记是焦裕禄精神的时代回晌自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一则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将焦裕禄的感人事迹展现于世以来,焦裕禄这个名字就响彻了整个中华大地。迄今半个世纪即将过去,但“焦裕禄精神”――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却成为全党的宝贵财富,更是县委书记深学细照笃行的明镜。县委书记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对县委书记的“四有”重托绝不是偶然的。习近平有着深厚的焦裕禄情结:他上初中时就学习过焦裕禄的事迹,并为之动容,从此在心里树立起了巍巍丰碑;1990年正值中共XX市委书记任上,习近平夜读穆青等人的《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后,挥笔写就《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直抒胸臆;20XX年作为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专程赴兰考致敬忠魂,并把焦裕禄精神概括为五个方面;20XX年已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习近平又把XX县区作为他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联系点,推动全党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可以说,习近平提出做焦裕禄式的“四有”县委书记是其一以贯之思想脉络的延伸和升华,希望县委书记以焦裕禄为标杆,践行焦裕禄精神。第1页共4页与焦裕禄时代相比,今天的县委书记所面临的形势和时代课题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党和国家作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判断。“四有”中的每一项要求都不是随意提出的,而是具有与县委书记身份地位相一致、与当下时代特征相适应的特定内涵。首先,心中有党是县委书记的首要标准。“衡量一个县委书记当得怎么样可以讲很多条,但主要看这一条。”心中有党,就是要时刻牢记党交给的任务,在大是大非面前政治立场坚定,坚守党性原则,坚决维护党的利益,决不能在政治方向上走岔、走偏。其次,心中有民是县委书记的最高宗旨。县委书记直面基层群众,一个县少则十几万人口,多则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县委书记所作所为直接关系到广大老百姓的幸福安康。要像焦裕禄一样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不折不扣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民生改善作为第一任务,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选择。再次,心中有责是县委书记的使命担当。心中有责,就是要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焦裕禄初到兰考之时,望着火车站背井离乡的灾民,非常惭愧地说:“不能责怪他们,我们有责任。党把这个县36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正是这种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促使焦裕禄扑下身子为兰考人民的幸福奉献毕生。县委书记坐镇“一线指挥部”,担当着“一线总指挥”的重任,其岗位重要、责任重大,所谓芝麻官、千钧担。要有奋发有为的劲头、要有对发展“涛声依旧”的压力、要有对事业“久久为功”的韧劲、要有对责任“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敢于涉险滩、啃硬骨头,直面县域发展中的难题和挑战。最后,心中有戒是县委书记的行为底线。在日常工作中,县委书记会面临许多诱惑,如果缺乏高度的政治定力,就很可能在各种考验面前败下阵来。因此,与普通干部相比,县委书记更应拥权慎权,在权、钱、色三关上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坚守政治规矩不碰高压线,遵守法律不踩底线,严守道德不踏边线。第2页共4页二、创新机制。培养焦裕禄式“四有”县委书记“四有”是党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