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47页昆仑公馆精装楼书文案扉页:(题词)第一部分:新亚洲主义建筑P1-2新亚洲主义建筑为精神空间重新解构(一级标)新亚洲主义建筑阐释(二级标)【新亚洲建筑风格】(thestructualstyleofNewAsian)(三级标)运用现代的材质和手法,融合东方的精神意蕴,以满足现代生活舒适性需求为核心的建筑风格。风格是原则的和谐,它赋予一个时代所有的作品以生命,它来自富有个性的精神。即使是一廊一柱,都有自己的原则和思想,其形象体系和精神韵律恰是滥觞于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生命想象。第2页共47页第1页共4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47页在亚洲处于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亚洲文化随之产生趋同、复制、变迁、裂解和再生。亚洲人的精神需求在全球文明与亚洲文明的矛盾冲撞中亦步亦趋,衍生出一种双重效应:既包含了一体化的倾向,同时又包含了分裂化的倾向;既反应了亚洲集体意识的崛起,又流露出向世界地球村融合并汇的愿望。这种文化意向也当即反应在建筑上。如何深层解悟当代亚洲人的精神归属,在众多文化意识冲击、碰撞、扭曲与交融的漩涡中,将其重新解构、整合,构建出更符合当代人精神和生活需求的人居空间,成为亚洲建筑师目前面临的思考和挑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新亚洲建筑风格的诞生,无疑成为21世纪亚洲人思考人类理居的进程中最撼动人心的艺术突破!【新亚洲建筑风格特点】主张把亚洲元素植入现代建筑语系,以浓厚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为根基,再融入现代西方文化,在功能上进行改良,在关注现代生活舒适性的同时让亚洲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建筑不单纯是人类容身的居所,同时也触及了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籍由亚洲建筑映射着亚洲的民族性,拉出背后的社会哲理意涵,并通过建筑承载着亚洲人内蕴的行为模式。全球化的持续发展,促使亚洲人必须在其它文化的经纬中不断重新塑造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并在跨文化的体验中保持自觉,在不断变化的状态中建立审视及定义自我的视角平衡点。全球化无所不在,亚洲也无所不在。在这个不可逆的过程中,亚洲催生了对于新生、传新与进步的强烈情感——关于新亚洲的兴奋之情!第3页共47页第2页共4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47页“东情西韵”可以说是对新亚洲风格特色最精准的概括,东方神韵与西方格调的共融呈现的是亚洲社会中对多元文化“求同存异”的自觉方式、感官追求及差异诠释。新亚洲风格将大量自然材质引入生活空间,我们看见光、水、石、树,并不因为在城市中而忘却了自然的本质,也并不因为在现代社会中而忘却了东方意境的精髓——华贵、优雅、精致、内敛,这是每个受到过度科技、繁冗装饰占领心灵的人们所渴望回归的世界。新亚洲风格,帮人们找回了自己,和内心向往的空间。正如BCI设计总监JohnAnderson所言:“所谓新亚洲风格是一个泛太的概念,一部分灵感来自起源于古代中国佛学的‘禅’文化。在日语里有个新名词‘SHIBUI’,是指对优雅、精致的理解和尊重,而这正可以用来诠释新亚洲风格。”P3-4传统的追溯&现代的延续今日的亚洲群体,无可避免受到跨国资讯的左右,歧异并存的亚洲当代情境,同时存在着复杂、游走、混种甚至是冲突的现代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新亚洲建筑风格,是时代的同调还是变奏?——她在取材上既向前追溯,又向广处延展;在意境上取经效古,又为居住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性思忖;她从传统风格、地域风格、现代风格中拆解而出,又将这三者协调融合;她是亚洲民族的生活、欲望、精神信仰的诠释和解读,彰显的是亚洲人自主的价值观。新亚洲风格对传统与现代的中和之术,来自于全球自由主义逻辑的催化,而落位在每个人对生活意义与存在方式的自主选择上。【追溯】——第4页共47页第3页共4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47页传统典型的亚洲建筑风格亦即典型东方神韵的,偏向体现睿智之美与迷人的简约。在建筑上,传统亚洲建筑是以木结构为主,以砖,瓦,石为辅发展起来的,表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