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供参考)1一般要求1.1砂石料采料场(1)应当对预选的采料场进行储量确认。(2)在砂石料开采前,应当进行材料品质试验,同时应确定不良矿料(如方解石、云母等)含量是否满足要求,必要时,应进行钻探取样。(3)砂石料开采前,应当全部清除盖山土,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方能进行砂石料开采。(4)必须采用联合轧石机生产路面用料。试生产时,应当检查轧制矿料的颗粒级配,对矿料品质进行试验,按照所需集料要求分级堆放,堆放场地应当进行处理并具有良好的排水条件,料堆间应有明显的分隔措施。(5)5mm以下集料必须进行覆盖,料场生产的矿料粉不得用于各沥青结构层的用料。1.2拌和场(1)所有堆放路面施工各结构层材料的场地必须进行硬化处理,并具有良好的排水条件。(2)对5mm以下集料必须采取防雨、防污染措施。(3)各种规格集料应当严格分开堆放,料堆间应有有效的分隔措施,确保集料间不混杂。1.3工地试验室(1)承包商工地试验室应当具有所承担的所有工作涉及的、完善的、性能良好的试验仪器及现场检测设备。(2)所有试验人员应当具有相应资质,并熟悉路面施工各种试验工作。(3)所有试验检测数据必须科学、公正、客观,试验检测数据的整理应当规范,应有完善的管理措施。1.4施工组织设计(1)承包商在施工前应当编制全面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并经业主批复后执行。(2)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应当包括:原材料准备、施工机械配备、成品料运输、生料补充、施工配合比设计、施工质量监控、试验路段铺筑计划及拟达到的目的和应当采集的参数、应急措施等内容。1.5外购原材料所有外购原材料应有供货质量证明材料,且必须进行质量和规格抽检。1.6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任何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都必须进行充足的室内试验,并通过试验路铺筑,形成必要的施工指南(或要点、质量控制手册等)后,按照指南进行施工。1.7试验路(1)路面各结构层均应首先组织试验路铺筑。(2)试验路铺筑前必须对监理工程师、施工各工序现场管理人员、拌和机、摊铺机、压路机等机械手,质检人员、试验人员分别进行技术培训。(3)试验路段施工时应严格按要求控制各道工艺环节,同时进行试验及质量检验工作,施工完毕后按规定对试验路段进行检验,其检验频率应为正常施工的2~3倍。(4)通过试验路段来检验各结构层的各项技术性能及拌和、摊铺、碾压工艺的可行性,确定松铺系数、碾压遍数等施工质量控制参数及施工组织的适应性。(5)应及时组织技术交流,总结铺筑经验和质量控制要点,形成全面可行的技术方案文件,用以指导路面各结构层施工。2.路槽要求(1)路基的工后沉降应严格控制在2mm/3个月,对高填方路堤应当有连续的观测资料,并且观测资料应当有沉降趋于稳定的明确指向。(2)路槽的压实度必须满足设计(施工规范)要求,整段路槽的压实度应没有明显偏差。(3)距路槽底面0~80cm内的填料应当采用匀质水稳性较好的材料,当采用砂砾或含石填料时,粒料粒径不应大于8cm,以确保路槽强度均匀。应当力求填层厚度均匀。(4)对于含粒料的路槽填土,应当对密实度试验所得的结果进行修正,当粒料含量大于规范规定范围时,应当采用最大干密度、含水量、空隙率三参数控制。(5)在铺筑路面结构层前,应进行路槽的重新整修,路槽的密实情况必须进行碾压检验,碾压检验的设备应使用重型压路机,表观应没有明显的压痕,且没有弹簧和推移。(6)对于不能达到强度要求的局部段落,应当采取路槽补强措施,路槽补强可以采用粒料换填,也可以采用水泥或石灰稳定土,当地下水位较高或排水不良时,应当采用稳定土补强。补强的范围应以测点弯沉值确定,前后段落不应小于测点间距的1/2。(7)路槽几何尺寸应当满足设计要求。路槽横坡应当满足设计要求,路槽平整度应当严格控制在2cm/3m范围内。(8)路槽应具有完备的排除表面水的设施,以避免由于下雨积水浸泡路床。路槽表面水排除可以采用路肩开口的措施。在挖方段落和低于临界高度的填方段落设置横向盲沟,盲沟间距一般为10m。地下水丰富的挖方段落,尚应设置纵向盲沟。设置的盲沟应确保排水通畅。3级配碎石基层(底基层)施工3.1原材料(1)级配碎石必须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