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橋梁5.1說明橋梁養護之目的為確保橋梁安全,避免發生損壞及危害公共安全在維護橋梁整體結構保持良好狀態,以維行車安全。養護工作首重檢查,檢查時應將各種損壞,逐一填列,以作養護維修擬訂對策之參考。5.1.1一般注意事項應確保橋梁安全,避免發生損壞甚至落橋,危害公共安全。21.應建立橋梁維護管理系統。32.適時進行檢測維修,確保公共投資。43.橋梁檢測維修記錄應確實記載,並建檔管理。54.檢測及養護、維修時應注意檢測人員、施工人員與用路人的安全。65.檢測維修時應選用適當的機具、儀器設備與材料。76.檢測人員應接受適當訓練、以避免技術盲點。87.應建立重大天然災害之緊急應變與災害後之檢測與維修程序與相關標準。98.對於危險橋應儘速補強或修復,並進行監控梁應進行監控,並儘速補強或修復,必要時加以交通管制或封橋必要時作交通管制或封橋。5.2橋梁檢查橋梁損壞分類橋梁檢查工作須詳盡周全並詳實記錄,如發現有任何損壞應依優先順序辦理修護;其損壞分為主要損壞與次要損壞兩大類。又橋梁由許多構件所組合,各構件之損壞情況亦各有不同,分別說明如下:5.2.1主要損壞主要損壞係影響橋梁之整體安全或用路人之行車安全,包括下列各項如下列各項:1.支承、鋼主梁或構架構材等之損壞。2.混凝土構材之裂縫或剝落包括欄杆除欄杆外之混凝土構材裂縫或剝落。3.樁帽、柱或樁之壓損或侵蝕損。4.構架結點弦材之損壞或強度減弱。5.構架構材之不正常震動或鬆動。6.支承或橋面伸縮縫之損壞。7.橋墩或支架之沉陷下部結構之沉陷、傾斜或側移。8.基礎沖刷。9.鋼材生銹、裂縫、變形或扭曲。10.連續之不正常聲響或震動。11.橋台護坡遭沖刷淘空。12.橋基保護措施損壞。13.跨越橋、穿越橋淨高不足。14.支承銹蝕或卡住。15.跨海、近海橋梁受海風、飛沫腐蝕致使混凝土劣化、鋼材銹蝕。5.2.2次要損壞次要損壞係橋梁構造或附屬設施之小缺陷,但不致影響橋梁安全或其鄰近構材者。1.欄杆或緣石之損壞或油漆剝落。21.引道鋪面之裂縫、凹陷或不均勻沉陷。32.橋面伸縮縫之異常伸縮量而未達損壞程度。43.次要構件混凝土裂縫及白華。54.次要螺栓鬆動。65.橋墩或橋架附近之不當堆積物。76.附著於橋台、橋墩或支承附近之垃圾及堆積物。87.排水孔堵塞。98.不當之附掛物。9.支承處之基座混凝土裂損或錨碇螺栓有異狀。10.活動支承銹固或卡住。1110.附掛之限速、限重、淨高限制、狹橋等標誌之損壞或遺失。11.非由載重因素造成之結構裂縫。5.2.3橋梁構件之一般損壞現象橋梁構造物之結構構材中以混凝土構材及鋼構材等組成者居多,茲先列述此兩種構材易發生之損壞情況後,再分別列述其他橋梁構造物之構件。1.混凝土構材檢查(1)剝落剝落為混凝土表面水泥砂漿散失,造成粗骨材外露之現象嚴重者造成骨材鬆脫。剝落一般發生在混凝土表層品質較差之部位,一般不會很深。剝落依水泥砂漿散失程度,分為四級:A.輕度剝落水泥砂漿散失深度小於0.6公分,已可見到骨材。B.中度剝落水泥砂漿散失深度達0.6公分至1.3公分,骨材間之水泥砂漿已散失。C.重度剝落水泥砂漿散失深度達1.3公分至2.5公分,骨材完全曝露。D.嚴重剝落水泥砂漿及骨材均散失,且深度達2.5公分以上,鋼筋已部分曝露。(2)裂縫混凝土之裂縫一般係呈線形分佈,裂縫可能僅發生於局部或擴大至全部之混凝土結構內。當檢查人員發現裂縫時,應拍照或繪製示意圖,並描述裂縫之形狀或寬度、方向和位置,並與以前檢查之記錄比較,以研判該裂縫有無停止或增加,並研判該裂縫是否具危險性。裂縫類型有結構裂縫與非結構裂縫兩種。A.結構裂縫結構裂縫係由載重所造成。結構裂縫之類型,包括撓曲裂縫及剪力裂縫。a.剪力裂縫一般發生於大梁支點附近之梁腹底部。b.撓曲裂縫發生於構件最大張力區位,呈垂直狀,往壓力區發展。一般於構件之跨徑中點底部,如梁底或橋面版底,或連續梁在橋墩處之構件上部,最易發現撓曲裂縫。B.非結構裂縫非由載重因素造成之結構裂縫,雖不影響構件之安全,惟裂縫深入構件之內部,亦可能損及構件。非結構裂縫類型計有:a.溫度裂縫溫度高低變化引起之熱脹冷縮裂縫。b.乾縮裂縫混凝土養治期間造成之收縮,一般發生於預力梁之梁腹。c.大體積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