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常委、副市长、现代农业领导小组组长王晓然在全市现代农业建设行动计划动员会上的讲话(2010年3月12日)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现代农业建设行动计划动员会,主要目的是动员部署《新乡市现代农业建设行动计划》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领导,细化目标,明确任务,迅速在全市掀起现代农业建设高潮。最后,建华书记还要做重要讲话。这里我先讲三点意见。一、充分认识建设现代农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建设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发展阶段,正处在加快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一方面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农业提出了巨大的需求。另一方面,资源环境对农业发展又提出了双重约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农业担负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工业原料等传统功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农业发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观光休闲等新功能的要求日益增长。在这种条件下,要满足社会对农业的需要,利用现有的生产方式显然不行,只有加快农业生产手段、生产方式、经营理念的现代化才能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满足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需要。只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才能有效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才能有效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使广大农民尽快增加收入,走向共同富裕;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有效保护和利用农业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市作为农业大市,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市抓住国家重视“三农”的大好机遇,加强对农业工作的领导,加大农业投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一个新阶段。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很大提高,粮食总产连续6年创历史最好水平,成为享誉全国的优质麦生产基地;农田水利建设连续5次获得“红旗渠精神杯”;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高,全市旱涝保收田面积占80%以上。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高效农业发展特色突出,畜牧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市场供应充裕;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农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不断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高,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基地面积达到240万亩以上,无公害农畜产品生产全省领先,认证产品数量居全省前列。农业现代化科技支撑持续增强,各类农业服务体系初具规模,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创新试点市”,农民基本素质和现代农业技术意识明显提升。同时,我市农业发展的区位优势明显,人才优势强劲。我市北依太行,南临黄河,是中原城市群“十字”核心区城市,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便于农产品集散流通和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组合,是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南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特别被定位于农业科技研发“中国农业硅谷”、可持续发展城乡统筹示范区、中部崛起国家战略承载区的“平原新区”,将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创造新的有利条件。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学院等高校,以及中科院封丘农业生态国家试验站中国农科院农田灌溉研究所、矮败小麦研究中心、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市农科院等农业科研院所,汇集了1000余名高级农业技术人才,具有较强的研发推广实力,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科技基础。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促进农业生产上新台阶的制约越来越多,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在产业基础方面,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仍显薄弱,还有60%左右的中、低产田地力提升缓慢,抗灾能力低下;地块零散,现代农业装备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规模效益难以显现;复种指数提高空间有限,统筹粮食和其他作物发展的难度越来越大。在生产技术方面,农科教一体化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研发推广长效机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