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7796∶主编单位: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审查单位:建筑物鉴定与加固委员会批准单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批准日期:1996年5月30日1总则1.0.1为使钢结构的加固做到技术可靠、经济适用、施工简便和确保质量,特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和一般构筑物的钢结构因设计、施工、使用管理不当,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使用功能改变,遭受灾害损坏以及耐久性不足等原因而需要对钢结构进行加固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对有特殊要求和特殊情况下的钢结构加固,尚应符合相应的专门技术标准的规定。1.0.3钢结构加固前,应按照《工业厂房可靠性鉴定标准》和《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等进行可靠性鉴定。1.0.4钢结构的加固设计、施工及验收,除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钢结构设计规范》、《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2术语、符号与代号2.1术语2.1.1钢结构的加固对已有钢结构进行加强以提高其承载力、耐久性和满足使用要求。2.1.2待加固的钢结构经可靠性鉴定需要进行但尚未实施加固的钢结构。2.1.3加固前的结构、构件或原结构、构件实施加固前的现有结构、构件。2.1.4加固后的结构、构件实施加固竣工后的结构、构件。2.1.5结构的名义应力按规范规定或由材料力学一般方法算得的结构应力。2.1.6有效净截面、净截面扣除孔洞、锈蚀和损伤削弱失效后的截面。2.1.7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仅考虑由板件间摩擦力传递板件间作用力的高强度螺栓连接。2.1.8扩展性裂纹长度或深度有可能不断增加的裂纹。2.1.9脆断倾向性裂纹有使钢结构可能发生突然脆性断裂的裂纹。2.2符号与代号2.2.1作用和作用效应符号F——集中荷载;M——弯矩;M0——构件加固前的弯矩;N——轴心力;N0——构件加固前的轴心力;P——高强度螺栓的预拉力;V——剪力;V0——构件加固前的剪力。2.2.2计算指标E——钢材的弹性模量;G——钢材的剪切模量;NE——欧拉临界力;f——钢材的抗拉、抗压和抗弯强度设计值;fy——钢材屈服强度(或屈服点)标准值;fv——钢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0——原结构钢材抗拉、抗压和抗弯强度设计值;fs——加固用钢材抗拉、抗压和抗弯强度设计值;f0——加固后结构构件钢材抗拉、抗压和抗弯换算强度设计值;fwf—角焊缝的抗拉、抗压和抗剪强度设计值;σ——正应力;σc——局部压应力;σ0——构件加固时的正应力;σf——垂直于角焊缝长度方向,按角焊缝有效截面计算的焊缝正应力;τ——剪应力;τf——沿角焊缝长度方向,按角焊缝有效截面计算的焊缝剪应力。2.2.3几何参数A——毛截面面积或全部截面面积;An——有效净截面面积,净截面面积;A0——原构件的毛截面面积;A0n——原构件的净截面面积;As——构件加固部分的截面面积;At——构件加固后的总截面面积,即A0与As之和;I——毛截面惯性矩;I0——原构件毛截面惯性矩;Is——构件加固部分的截面惯性矩;W——毛截面抵抗矩;Wn——有效净截面抵抗矩;W0n——原构件净截面积抵抗矩;L——长度;L0——构件的计算长度;Lw——焊缝长度;Lws——加固焊缝实际施焊段的长度;Ls——加固焊缝延续的总长度;a——间距;d——直径;e0——等效偏心距;he——角焊缝有效厚度;hf——角焊缝焊脚尺寸;t——板件厚度;λ——长细比;λ0——换算长细比;ω、ω0——挠度、初始挠度;ωw——焊接残余挠度;ωt——总挠度;ω——△挠度增量。2.2.4计算系数及其它αN——压弯构件的弯矩增大系数;βmx、βty——压弯构件稳定计算的等效弯矩系数;r——截面塑性发展系数;δ——焊缝连续性系数;ξ——焊接残余挠度影响系数;ηN——轴心受力加固构件的强度降低系数;ηM——受弯加固构件的强度降低系数;ηEM——压(拉)弯加固构件的强度降低系数;φ——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φb——梁或受弯构件的整体稳定系数;Ψ——系数。3加固基本原则及一般方法3.1一般规定3.1.1钢结构经可靠性鉴定需要加固时,应根据可靠性鉴定结论和委托方提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