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如何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一、教育管理要和时代同步教育改革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作为发达国家,美国、德国对教育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如美国对高校的专业和学科全面刷新,首先是大量开设代表最新科学前沿的课程,特别是和电脑有关的课程纷纷问世;其次是学科的大改组,诸多跨学科的边缘学科如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生物医学等先后出现。提出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和计算机网络实行“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使更多人能不受时空限制接受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育。德国为了适应社会的变化,并与之保持同步,在中学采取了一些新举措:①简化管理机构,扩大学校权限。如学校可以决定学生的培养方向;由校长、教师、家长和学生代表组成的校理事会有权确定学校的教学组织、课程设置和职业教育的重点。在业务建设、资金管理和行政监督等方面,学校也有更大的自主权。②缩短高中学制,促使人才拔尖。③加强质量管理,引进水平测试。④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参与意识。⑤普及电脑知识,鼓励学校上网。德国科研技术部和德国科研网已达成协议,在1998年底以前德国中小学可以通过该网免费进入因特网。还有日本、韩国的教育也相继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措施。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朱镕基总理提出了“科教兴国是本届政府最大的任务”。把“科教兴国”作为我国跨世纪的基本国策。江泽民同志在北大建校一百周年庆典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全党和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使科教兴国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强调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中国教育的核心问题。我国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在总体水平上还比较落后,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教育的规模、结构、效益、质量,总体上还不能适应人民群众对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和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现代化的需要,特别是对教育战略地位的落实,离现代化宏伟目标的要求有一定差距。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首先应认识到知识经济中的知识不只是包括科技,还包括两个很重要的方第1页共4页面,一个是管理科学,一个是人文科学。教育管理也将发生变化,由传统的行政管理转向为一种信息的管理,知识的管理,要在广大的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中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尤其要注重传播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意识与教育观念。二、教育管理要科学化、人格化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学校要建立面向社会、自主决策、开放灵活的管理体制,建立能够自我调控、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要在管理工作中做到从本学校的实际出发,积极梳理出科学、合理、清晰的思想和方案,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学期工作目标,建立并出台有关保证教育教学有序运行和快速发展的激励机制。学校要实行民主管理,集中群众的智慧,认真做好学校各部分的协调工作,指导各部门和各类人员制定工作计划并顺利实施。对学校行政一班人分管的条、块、线的工作,要体现端平一碗水、把好一杆秤的原则,做到公平公正,全力支持,使每一个行政人员知道自己对谁负责和负责什么。国家教育部为了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才的选拔,积极推进高考的改革。如广东高考实行“3+x”方案的改革等。世界教育进入当代后,又重新呈现人格化的趋势。由高科技直接带动的技术革命而形成的生产力,使得整个社会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学习、工作靠电脑,精神消费有电视、dvd、计算机网络等。人们更加渴望能得到尊重。哈佛大学的校长指出:“以尊重的态度欢迎对方,以充沛的活力追求开放的思路,自由的探索以及真诚的交流,这些都是寻找知识的必由之路。”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做到“宽严有致,恩威并重,张弛有度”,提倡人格化的管理,领导工作要注意靠个人交往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来相辅,注重非权力因素的影响。只有将领导工作建立在对下属关心、爱护、尊重、信任、体贴、同情的情感之上,才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消除年轻一代与年长者的心理代沟,为教师的发展创设下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在管理活动中关心并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种种合理需要,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并尽最大可能创造条件来发挥人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