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思考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思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根本途径,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障。根据部机关统一要求,自己围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总体形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拉票贿选”问题有效措施等课题作了一点思考,现作一汇报:一、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面临的主要形势《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颁布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不断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努力推进干部人事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取得了一批制度成果、实践成果和创新成果,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成效日益显现。一是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形成。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态度鲜明,思想统一,把深化和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为落实“党管干部”原则的重大举措,摆上了重要位置,明确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工作思路和目标。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切实转变,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公正、公开、公平的信任度进一步增强,相信改革、关心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热情不断高涨。“扩大干部工作民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成为社会共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已经初步形成规模效应,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整体推进态势进一步呈现。从局部改革到综合配套,从单项攻坚到整体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取得新的成果,产生新的突破。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测验、考察预告、任前公示等制度和措施普遍推行,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必经程序,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得到有效落实。干部任免常委会和全委会票决制、干部初始提名制全面展开,进一步推进了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已经成为干部选任的重要方式,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走上领导岗位。三是制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制度建设第1页共5页不断加强。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为统领的干部人事制度不断健全,科学、系统、配套、完备的干部人事制度体系逐步形成。中央、省委分别出台了“5+1”、“6+1”文件,各地积极尝试,努力探索,制订了一系列严谨规范、行之有效的干部人事制度。就我市而言,市委结合市情实际,不断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创新,近年来陆续出台了干部选拔任用30条、11条等10多个规范性文件和一系列制度规定,为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巩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经验和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社会公信度得到进一步提升。4月,全省开展了以“选人用人公信度”为重点的社会满意度调查活动,并就组织工作情况征求了社会的意见和建议。就我市而言,“选人用人公信度”满意率达71.7%。从总体上看,群众对选人用人公信度的评价较高,特别是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以及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上比较满意,普遍认为近年来全市“跑风漏气”、“跑官要官”现象明显减少,风清气正、公开透明的选人用人环境基本形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存在的重难点问题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得以向纵深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重点难点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干部“下”的问题进展不大。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多从“上”的角度不断优化干部选任程序,而“下”的机制相对弱化,围绕“下”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办法、措施不多,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思想解放不够。干部“只能上不能下”的陈旧观念根深蒂固,如果干部不是“到点下来”,似乎就是违法乱纪或是在某方面出了问题,这种社会氛围不利于干部的能上能下。二是标准过于笼统。干部“下”的政策不具体,“下”的机制不完善,如何界定“下”的标准,确定“下”的对象,方法还不完备,缺乏刚性措施,可操作性不强。三是渠道比较狭窄。干部除因犯错误而被降、免职外,对“下”的干部一般都是采取第2页共5页改任非领导职务等有限的几种渠道来安排,或者划年龄“硬杠杠”,搞“一刀切”,影响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四是保障长期缺位。对“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