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矛盾表现及对策研究一、当前农村矛盾的主要表现(一)经济生活中的矛盾贫富差距拉大引发的利益群体间的矛盾。农村贫富群体之间的矛盾。随着农村单一所有制格局的被打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农村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等日益出现多样化,因而出现了不同的利益群体。除传统农业劳动者外,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阶层,如农村的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承包经营者等,形成了不同特色的利益群体。这些新的利益群体在农村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有着日益强烈的优越感和对社会各项事务的支配意识、干预意识,正向强势群体转化。而原有的普通农民,则由于素质较低,收入相对较少且不稳定,而有一定的自卑感,在农村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相对下降,越来越向弱势群体转化。与此相对应,也出现了收入差距拉大的局面,形成了高收入阶层和相对贫困阶层。一方面,低收入阶层特别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劳动者,由于思想比较陈旧,对比过去计划经济平均分配的时代,心理不平衡,对高收入阶层产生妒忌心理,甚至对党的现行政策不满;另一方面,确有个别高收入者是靠钻空子,甚至是靠权钱交易、损公肥私等手段暴富的,更引起一般群众的不满。城乡贫富差距拉大形成的城乡矛盾。中国改革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即用市场机制占主导地位的农村改革来推动体制落后的城市改革。但是当城市居民走向小康之路时,占中国绝大多数的农民的处境却不容乐观,城乡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拉大,城乡居民收入之比年为∶,年为∶,年为∶,年为∶。年代前期这一差距明显反弹,中间略有缩小,但年以后在波动中呈现扩大趋势,仅以年∶为准,若按可支配收入计算,这一差距为∶;若考虑到货币收入,这个差距为∶;若将城市居民的各种福利补贴算进去,这种差距为∶。生活消费差距拉大,年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相当于农第1页共7页村的倍。多年来这一格局不但没有改变,差距在波动中还在拉大,年这一比例上升为倍。储蓄差距拉大,年占总人口的城市居民的储蓄占总储蓄的,人均储蓄元人民币,是农村居民元的倍,而年仅是倍。人地矛盾高度紧张是我国农业不发达、农村贫困、城乡差别拉大的自然因素。由于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亩,三分之一的省人均耕地不到亩,耕地所承担的对农村人口的福利保障功能远远大于土地的生产功能,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民收入难以提高。要提高农民收入,很大程度上要靠农村外部条件的改善,让农民在耕地以外找生存发展的空间,恰恰在这一点上,长期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紧紧把农民锁在土地上,制约了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民的数量减不下来,农民就难以增收,城乡差别就不可避免。农村生产经营诸多环节矛盾增多。农业产业化经营正在加速发展,生产集约化程度大大提高,各种中介组织应运而生,并形成服务网络,与此相应的各环节之间相互依赖度增强,一旦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出现连锁反映。例如种子的质量出现问题,涉及的不仅仅是种子公司和农民之间的利益矛盾,而且还涉及到农民与收购单位的合同无法履行及相关的其他问题;再如,市场预测情况与农民的生产结果有着直接联系,一旦预测不准确,将带来农民收入的严(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重损失,特别是在政府号召下形成的一些产业与市场发生矛盾时,带来的不仅仅是农民收入的损失,而且直接影响政府形象,甚至出现突发事件。农民在日常交往中借贷关系引发的矛盾。中国农村社会已由封闭转为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人们之间的经济交往日益增长,借贷关系频繁。而农村经济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农民的市场意识、法律意识、诚信意识不强,这些情况的出现往往导致一些恶性事件的发生,甚至出现暴力和犯罪。(二)政治生活中的矛盾干群矛盾。干群矛盾是农村诸多矛盾的焦点,其核心是个利益分配问第2页共7页题,既有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又有干部利益与群众利益的矛盾。从干部来看,一方面由于个别人素质较低而导致家长制、一言堂、形式主义等作风,法律意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