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是不容置疑的。但应看到的另一个事实是,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农民游离于社会的保障网外,他们的生、老、病、死基本上由个人或家庭来承担。致使农村家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日益凸现,给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了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归纳起来,就我们合川而言,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突出问题:一是广大农民群众缺乏社会保障的意识,对参与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眼光。二是家庭保障能力下降。随着家庭规模的缩小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传统的家庭保障面临威胁,家庭的一些基本功能如抚养、赡养、教育等受到了很大冲击,传统的“养儿防老”保障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目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和家庭“倒金字塔”结构的形成,将给未来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三是土地自身的保障作用相对下降。随着农业绝对收益的降低、农民经营土地成本加重,如各种农用物资大幅度涨价,造成土地收入非常有限,土地自身的保障作用已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要求。四是现行农村保障制度的可操作性差。第一,救灾体系没有形成科学的等级评价制度。以往的灾情,全靠大致评估,下级往上报时,有意夸大数字,上级主管部门下放救济款时,跟着感觉走。第二,没有一个具体的贫困标准和救济标准,因而评价一个家庭是否贫困时,就只能凭直觉,标准一降再降,受救济的人数逐步减少。第三,确定收入没有一个统一的方法。采用的是统计加估计,水分重。五是管理体制分散,农村社会保障政出多门。有民政、卫生、农业、扶贫办等部门承担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从表面上看,好像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多部门负责,易形成合力,共同解决问第1页共4页题。而实际上,各部门从本部门利益出发,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生决策及管理上的摩擦和矛盾。对此,农民心存顾虑。多部门管理还造成农村社会保障苦乐不均,操(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作不规范,短期行为多。逢年过节,各有关部门倾巢出动,发钱发物,好不热闹,其它时间则不闻不问。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机构,没有统一部署,各部门各行其是,造成部分贫困户接受多家接济,而有些贫困户则什么也没有得到,救助效果不明显。同时在全市开展了“一助一”富民工程,“领导干部联系困难户”活动,以及“联民心”工程等多种活动,也存在热热闹闹开张,冷冷静静收场,雷声大,雨点小,扶助部门做官样文章,走过场,农民得到的实惠少。六是社会保障能力不足。存在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缺乏连续性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农村五保群体最低生活都无法保障,治标不治本。六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二、几点建议1、加大社会救济力度一要继续加大对农村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要继续实行市级领导联村和部门帮扶制度,加大帮扶力度,扩大帮扶范围,提高帮扶效果。尤其要在转变农民的保守观念,帮助农民群众想办法、出点子、引导农民走切实可行的致富之路上下功夫,增强农民的自我保障能力。二要着力抓好社会互助活动。大力宣传社会互助的意义,并采取激励手段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率,拓宽社会互助的领域,注重对社会互助活动的引导,确保社会互助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三要继续完善农村教育救助制度。制定对农村孤儿、残疾儿童、贫困学生的救助措施,把救济孤儿和贫困生的费用列入教育经费开支计划,确保贫困儿童不辍学;要健全完善计划生育的各项奖扶政策。对不适应形势的措施要改进,缺乏操作性的要细化,制定出台实施细则并予以规范;对涉及行业、部门多的要落实职责任务,明确牵头单位并定期进行督查,使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发挥作用。2、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第2页共4页一是提高家庭养老能力。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单元。由于养老金的支付需要一定时期的积累,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家庭养老仍是中国农村最主要的养老方式。目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千方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