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2页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实施指南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这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史也将翻开崭新的一页。新《义务教育法》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方向性要求确定下来,明确各级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并从师资流动、预算编制、设立专项资金等方面规定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在教育均衡发展思想指导下,各地积极消除城乡间、区域间以及区域内校际间教育不平衡,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缩小校际办学水平差距,实现教育的最大均衡化。部分地区在办学硬件的层面上基本实现了教育均衡发展后,办学软件实力不平衡凸显出来,包括教师整体队伍水平、学校管理队伍水平、办学实际效益以及其他软性教育资源等,其中解决义务教育不均衡问题关键在于教师队伍建设。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1、指导思想:“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时期。其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师教育和课题研究工作。坚持以转变观念为重点,以重建师德为核心,以建设队伍为根本,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坚持以学习为本,以学校为本,提高教师生命质量;坚持以问题为切入点,以自修为主,以科研为手段,以课题为载体,提高教师综合素质。2、总体思路:课题研究采取区域性整体推进的方式,从“有效性”切入。何谓“有效”?有效就是高效能。效能主要指办事的效率和工作的能力,它是衡量工作结果的尺度。效率、效果、效益是衡量效能的依据。高效能就是效果、效率、效益的综合体现。课题研究力求从“五个有效”的视角研究与探索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因素和实现路径,以此形成分析各地区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框架、制度建设及实现路径。其主要观点:(1)适度超前发展:适度超前发展和整体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进程。要用适度超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方法来逐步解决区域在整体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探索符合区域性整体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管理模式。(2)均衡发展:均衡发展和整体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进程。促进区域间、区域内校际间以及不同层次教师间的共同发展、均衡发展是本课题研究的宗旨。重点放在促进区域内校际间和不同层次教师间的均衡发展、共同发展上。在积极发展中相互促进,在互帮互促中不断实现高位均衡发展。要鼓励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不同类型的学校和教师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最终实现优势互补、特色发展、整体提升。第2页共12页第1页共1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2页(3)有条件地跨越式发展:有条件地跨越式发展和整体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进程。一是农村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全国、甚至是本省先进地区平行发展、同步发展,实践证明这是不可能的;二是让全国或本省的发达地区放慢步伐,或者干脆停下脚步,等待农村赶上来以后再前进。这是一种一厢情愿的、违背规律的想法,更是不可能的。广大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要赶上发达地区,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采取有条件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逐步缩小与全国、全省乃至发达地区的差距。(4)有质量地发展:有质量地发展和整体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进程。课题研究要探索走一条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发展之路。要把提高质量作为发展的新目标。可以说注重效果、提高效率、改进效能、追求效益是我们研究中反复实践的课题。我们提出“效果、效率、效益”三效相统一的高效能评价的新理念。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十一五”期间课题研究以“提升教师生命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和主线,贯穿在《有效学校》、《有效教师》、《有效教学》、《有效能力》、《有效研修》五大模块始终。1、目标:以质量求生存,以学习求发展:建立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力求达到:一个重点——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