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8页第八章藝術本鄉藝術組織與教育仍以學校組織內之人文與藝術教育為主,有戲劇類、音樂類、舞蹈類、工藝類、雜技類、童玩類。其學校藝術教育如下表:類別項目學校名稱備註戲劇唐詩新唱山頂國小說唱藝術後庄國小音樂擊鼓團翁園國小木笛山頂國小舞蹈傳統舞蹈山頂國小工藝陶藝山頂國小雜技舞龍、舞獅永芳國小、潮寮國中扯鈴忠義國小、昭明國小、山頂國小、大寮國中跳鼓陣中庄國小醒獅團大寮國小扯鈴、中國武術山頂國小太鼓隊後庄國小童玩捏麵人潮寮國小中國結中庄國中◎拷潭寮大鼓陣:拷潭寮(三隆村)張簡梅玉發起成立「大鼓陣」由張簡梅玉和張簡順良出錢買大鼓、銅鑼、鼓吹等樂器,向外請求李萬枝老師在張簡登貴家的大埕教授演奏,為村裏帶來熱鬧的節目。當時第一代成員,拉弦有張簡進丁、弓仔、張簡養生;背鼓有張簡英宗、張簡文海,其他的有張簡朝清、張簡先教、普仔、張簡朝枝、張簡大進。後來,因無酬勞,且吃力不討好而解散。但是唯一持續產生興趣的只有張簡雲騰,且自奏曲子,自賣自製樂器並出售,是人稱之「鼓吹手」。第2页共8页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8页◎五龍代天府聖樂團:民國57年由曾益溫老師發起成立,團員皆利用休閒時間聚集府內練習。曾益溫老師去逝後,由團員推林高士先生為團長,使聖樂團之發展及功能持續推展;目前由林松標先生擔任團長,團員有近40位。他們自購琵琶、胡琴(椰胡、大胡、南胡、高胡、中胡)、笙、橫笛等樂器在神明生日、慶典、喪式中演奏。另外公私廟宇自組團體者廟名項目備註赤崁保安宮宋江陣、北管陣、大鼓陣老鼠州仔北極宮大鼓陣、七響歌陣林內西方寺大鼓陣新庄仔福德祠宋江陣潮洲寮潮龍寺宋江陣下大寮周廣宮南管曲、宋江陣包公廟聖樂團會社南雄代天府大鼓陣、誦經團、聖樂團會社龍雄宮開路鼓陣大寮慈誠宮宋江陣、車鼓陣洪厝埕西羅殿大鼓陣拷潭慈后宮大鼓陣山仔頂中保亭大鼓陣州仔寮武候宮大鼓陣、銅鐘鼓翁公園朝鳳宮大鼓陣、宋江陣溪埔寮北極殿大鼓陣、南管曲、宋江陣磚仔窯代天府宋江陣、八家將、開路鼓前庄謝府元帥廟宋江陣、車鼓陣、梨歌陣江山仔溫仁宮大鼓陣中庄朝中宮宋江陣、大鼓陣打鐵仔店龍鳳宮大鼓陣本鄉宗教民俗藝文舞獅-古俗謂獅子可驅邪避鬼,因而被祀為神獸;又因能克惡魔,故宮廟前或欄杆、橋頭等都安置有石獅。舞獅俗稱「弄獅」,舞獅所組成的團體,稱為獅陣,已完全與舞龍同其功用,專第3页共8页第2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8页事於節令慶典,以娛樂為其主要功用,表示歡欣鼓舞,而驅鬼逐疫的意義就被淡忘了。舞龍-舞龍與舞獅一樣,為昔日儺禮的遺俗,有保護人畜不發瘟的功能,加上龍在國人意識中是一種吉祥的動物,對龍有一種神秘崇敬之感,因此舞龍便表示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國泰民安。宋江陣-宋江陣為明鄭時代寓兵於農,並藉著酬神的名義,以期達到對人民的武術訓練,進而團結民心。宋江陣為拳術、兵器、行軍與陣法之混合應用,變化無窮,參與演練者必須聰慧靈敏並身強力壯。組成人數各團不一,可分36人陣、50人陣、72人陣、1只人陣等。跳鼓陣-1人背著鼓,且以背鼓者為活動中心,隊形變化萬千,花樣百出,故稱為「跳鼓」。跳鼓源自於明末鄭成功收復臺灣,立志反清復明,整軍經武,演練部隊摶擊競技時擊鼓助威。跳鼓陣表演內容,學校表演團體比較偏重在陣式或隊形的變化,如跳四門、空穿、什花、十字什花、穿鑼、涼傘穿鑼、蜈蚣陣、開花、合圓等;而民間表演團體則比較偏重在特技的表演及拜神儀式,如插龍喉、踏七星、開四門、八卦、纏鼓、犁頭戴頂、疊羅漢等。車鼓陣-車鼓係發源於臺灣農村的歌舞小戲,車鼓的「車」在閩南語裡有「翻」或「舞」之意,其表演稱為車鼓陣或車鼓弄,「弄」字同樣含有「舞蹈」的意思。車鼓的演員以小丑和小旦為主,表演程序,剛開始一定表演「踏大小門」及「踏四門」以示對神明及觀眾的「禮意」。丑角在踏完四門引旦出場後,通常表演「共君走到」,「拜謝神明」等曲,以示對神明之尊敬,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