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长在“留守学生”管理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同志们:我们在*召开全省“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经验交流会,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近年来我省“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学习借鉴各地好的经验和做法,更重要的是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务。今天下午,大家还将实地参观XX县区的2所学校和一个村的“留守学生”亲情活动室,进一步感受了他们加强“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作法;刚才,XX县区人民政府、XX县区教育局、XX县区教育局和XX县区古蔺镇第三小学又作了经验交流发言,相信他们的经验对全省进一步做好“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希望各地教育部门深刻领会此次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先进经验,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进一步做好“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下面我就如何加强“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讲三点意见: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这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世界各国发展中的基本趋势。由于受到城乡分割二元社会结构的体制制约和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民工无法解决孩子进城后的读书问题,只得将孩子留在家乡、留在农村,由此产生了“留守学生”这一新的学生群体。部分“留守学生”由于缺少家庭的正常监护,亲情和家庭教育缺失,在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知识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心理健康的培养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引起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为做好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作了重要批示,相关部门也做了大量具体工作。各级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建立了“关爱留守儿童”第1页共10页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广大中小学校,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省教育厅20*年秋季开学前夕,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把“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20*年秋季开学后,根据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批示,省教育厅专门组织了“留守学生”教育问题专题调研工作,代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起草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管理工作的意见》;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与各级妇联、关工委、共青团、公安等部门紧密配合,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在“留守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给予了特殊帮助和关爱,取得了不少好的经验,创造了不少好的做法,今天会上的交流发言和一些书面交流材料,对此作了很好总结。从整体上讲,前段时间的工作,通过多方面共同努力,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村“留守学生”问题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长期存在的较为普遍的社会问题,“留守学生”教育管理涉及面广,难度较大,工作细致复杂,需要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持续有序加以推进。目前,我们的工作刚刚起步,各项工作制度和机制处于探索和建立之中;由于认识不够到位,重视程度不够高,措施不够具体有力,一些地方工作进展相对滞后,“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成效不明显,问题日渐增多,社会反映日渐增强。我们必须进一步加深认识,准确掌握我国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特性,采取更加有力措施,更为扎实有效地推进这项工作。一是要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普遍性。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有2亿以上的农民外出务工,共有“留守儿童”2000余万名。四川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目前常年外出务工人员1600万人左右,农村“留守儿童”达400余万名。据教育部门20*年度统计,全省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学生”共有280万左右,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人数的约30%,一些地方甚至第2页共10页达到50%以上。全省绝大多数农村学校都存在“留守学生”问题。二是要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特殊性。在世界各国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虽然农民大量向城市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