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影响的思考改革开放以来,全市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关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和重要观点,结合*实际,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推动了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尤其是党的十五大召开后,全市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的基础上,以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优越性的原则,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使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研究和探索所有制结构调整对党建工作的影响,对于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所有制结构调整的基本情况1978年以前,全市的工业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公有制经济。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所有制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一,乡镇企业的发展与改制。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发展是从乡镇企业的大发展起步的,镇企业的崛起有力地推动了集体经济的发展。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国有集体经济在各种经济成份中占了绝对优势。进入90年代后,特别是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强调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加大了所有制结构调整的力度,对乡镇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全面实施,到目前为止,乡镇集体企业改制面已达到95%。乡镇企业改制后,除了一些规模很大的乡镇企业仍然保持集体控股或独资以外,80%以上都不同程度地转为了个私经济。第二,外资企业蓬勃发展。1984年,我市XX县区创办了全国第一个国家级自费开发区,开始“筑巢引凤”,迈开了吸引外资的第一步。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发表以后,*掀起了以开发区为主载体、直接利用外资为主要内容的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高潮。第三,私营个体经济快速兴起。近年来,全市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国有集体经济的同时,把发展私营个体经济作为拓宽就业渠道、调整经济结构、繁荣城乡市场以及实现经济增第1页共8页长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私营个体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国有、集体及乡镇企业的改制也促进了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全市基本形成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市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大致各占50%,其中国有30%、集体20%、私营10%、港澳台13%、外商27%。纵观全市所有制结构改革的过程,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1.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放手让各类企业实体和不同经济成分站在同一起跑上施展才华,敞开大门让“三资”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并在政策、舆论等方面为其合法经营、加快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发展迅速,实力不断增强。2.非公有制经济外向型程度高。由于我市始终坚定不移地实施外向带动战略,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出外向型程度高的特点,外向型经济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巨大。在全市非公有资本中,80%来自外商和港澳台资本。3.企业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随着所有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企业中其他经济成分的比例不断上升。企业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4.全市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市有了长足的发展,其投资领域也日趋多样化,从而使我市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在全市产业结构中,一产、三产仍以公有制为主体,占七、八成;二产以非公有制为主,其中外资占六成。我市私营企业投资主要集中在三产行业,但近年来投资于科技、应用技术、特色农业的私营企业日益增多。二、所有制结构调整后加强党建的主要做法和经验针对所有制结构调整后,全市外商投资企业、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私营企业迅速发展的新情况,我市积极探索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新路子。近年来,有关部门多次组织调查研究,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和经验交流会,市委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三资”企业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第2页共8页加强外资投资企业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股份合作制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私营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试行)》等文件,有力推动了全市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1.采取多种形式在新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