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22页重庆市专利项目产业化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1绪论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1.1研究的背景我国经济要保持持续增长,关键在技术。长期以来,我们依赖国外的技术转移,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尤其缺乏原创核心技术,许多产业核心技术均被国外控制。而从国家统计数据上看,我国每年的科技成果(专利占绝大部分)并不少,而且很多技术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从1985年4月到2004年12月,我国受理的国内专利申请总量累计达1874127件,专利申请量增速位居世界前列。成果很多但多数没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已授权的1093246项专利中,实现成功转化的专利只有20%左右。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专利转化率高达80%以上。因此,如何将一些高质量的专利技术成果尽快转化,并实现规模化、产业化,是当前我们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本世纪初作出了部署实施“国家专利产业化工程”的重大举措。从2002年至2004年,已选择建立了8个国家专利产业化试点基地,分别是:湖北省专利创业孵化园、宁夏新材料工业科技园、宁波市江东创业中心为、南京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江苏中医药试点基地、河南专利孵化转移中心、国家专利产业化(安康)试点基地、国家专利产业化(宜昌水电)试点基地。基地的建设对推动专利技术产业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一些省市都在努力创建国家专利产业化基地。重庆是我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其政治经济地位在西部地区及长江上游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几年,重庆市专利事业突飞猛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为国家专利产业化基地的创建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重庆市专利产业化基地的创建将进一步推动重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重庆市政府部门和企业把创建专利项目产业化基地作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1.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研究主要为重庆专利产业化基地的创建进行前期研究和论证,分析在重庆地区建立专利产业化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该产业化基地该不该建,已具备的条件以及如何建等问题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论证,为基地创建提供比较可靠的科学依据和作为开展下一步工作的基础。在对重庆市专利产业化基本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作了较为全面的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就建立重庆专利产业化基地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建立重庆专利产业化基地的总体构想和相应的对策建议。根据重庆市老工业基地的背景和目前的整体发展现状,我们着眼于重庆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本着合理有效利用现有资源,提出建立重庆专利产业化“虚拟”基地的构想。专利产业化基地与其它产业化基地建设不同,它结合了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实施,在基地的建设中强调构建专利保护网络,实现专利产业化和专利保护的和谐统一。第2页共22页第1页共2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22页1.2、国家专利产业化基地建立的相关理论依据1.2.1专利产业化概念界定专利是科技成果的一种法律存在形式,绝大部分科技成果以专利的形式存在。专利既来自于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创新成果,也来自于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创新。专利产业化是指从某项成熟的专利技术,通过技术创新、技术扩散,直至与该项技术创新有关的专利技术产品达到一定市场容量,形成一定生产规模,最终形成一个产业的过程。专利产业化是技术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包括高新产业领域专利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领域专利技术产业化。因此,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立的理论基础可以作为专利产业化基地建立的理论基础。1.2.2建立专利产业化基地的理论依据1.2.2.1增长极理论区域增长极理论是在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F.Perrour)在20世纪50所代提出来的。佩鲁认为,经济增长首先出现和集中在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而不是出现在所有的部门。强调投资在推动性工业(级)中,通过与其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业而导致全面的工业增长,其基本含义是:一国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同时出现在所有地区,而是以不同的强度出现于某些点上,然后通过各自的渠道向外扩散,对整个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