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学院XX年国家助学贷款诚信教育主题活动总结[精选合集]从国家助学贷款谈大学生诚信教育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改革,上大学不再由国家包经费,而要自己承担一定的学费和生活费。在我国广大农村,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和城市下岗职工家庭,供一个大学生一年要支付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学费、生活费无疑十分困难。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贫困生上大学的问题,从1999年起下发文件,在全国推行国家贴息(50%)无担保信用贷款。贫困大学生不需要担保,而凭个人信用,按一定的申办程序即可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到2001年秋,全国约有20万人获得12.62亿元的国家贴息无担保信用贷款。对于广大贫困生而言,国家助学贷款如雪中送炭,解决了上大学的实际困难。由于国家助学贷款是无担保信用贷款,如果贷款学生将来出现不还银行的钱,将会严重挫伤贷款银行开展助学贷款的积极性,从而使国家这项利国利民的政策难以推进,因此,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一、信用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信用,在汉语单词里是“能够履行跟人约定的事情而取得的信任”。对信用的理解,传统上从道德层面多一些,在现代社会,信用已不仅是一种道德,而还是社会进步不可缺的无形资本,诚信已成为现代文明的一个显著特征。特别是我国已经加入WTO,更需要提高全民信用程度,每个公民都应该认识到在市场经济中,人格信誉是自身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入世后信用是决定一个企业或一个人命运的根本,一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诚实信用方面一旦出现负面信息,就会影响今后的资信情况。如果信用差,那将无法立足于社会,作为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夯实自己的信用基础,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惜自己的信誉。否则即使一时得利,但最终会因失信而被淘汰出局。大学生以德立身要讲诚信。国家无担保助学贷款将成为部第1页共4页分贫困贷款学生跨入社会的第一份信用记录卡,这份记录卡是人格信誉的检验证。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信用越来越重要,一个信用记录不良的人,将来走上社会会寸步难行。为了与国际接轨,我国已经着手筹建个人信用信息网,每个人的信用记录都能让全世界查阅,无论贷款者走到那里,都将受到监督和制约,这就要求大学生更加珍惜自己的信用。二、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信用,不仅反映在助学贷款问题上,它还存在于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未来对信用的需要更会无处不在。因为它不仅需要你对周围的人和事负责,更是社会对你的一种评价标准。在一些信用制度比较发达的国家,欺诈、偷税、漏税、拖欠银行贷款、不履行合约等都要记入个人信用档案,一但个人档案中有不良信用记录,在以后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就会遇到麻烦。市场经济不仅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发展,靠的就是信用。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讲信用的作法屡见不鲜,合同签了可以不算数;借钱、贷款不还;产品不顾质量;服务承诺如一纸空文;假烟、假酒、假药、假话、假事、假文凭;还有坑害农民的假种子、假化肥等,这些司空见惯的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当前,信用缺失是全方位的,主要包括信用制度缺失;信用市场缺失;信用道德缺失。在21世纪我国经济要持续发展,就必须正视存在的信用缺失。要加快信用制度的建设,创造良好的信用市场,并把信用道德纳入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范围,并不断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诚信散发着引力,一个有信用的社会环境,才能够吸引众多的投资者参与其中。管理的基石是信用,信用的基石是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要从教育抓起,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在弘扬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的同时,大力宣传现代信用价值。对公民信用教育应从青少年抓起,中小学教育中应有信用教育课程;高等院校要在大学生的思想品德课程中加上信用教育内容。同时把国家助学贷款纳入教育管理范围,并把贷款学生是否履行贷款合同、按时缴息还贷等个人信用情况纳入评奖评优,综合测评和毕业鉴定中去。使校园里信用无处第2页共4页不在,在社会生活中信用无处不在,形成人人讲信用,事事有信用的良好风气。三、建立稳定可靠的信用关系现代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