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一、基础知识:1、肾:它肾位于脊柱两侧,腹膜后方;两肾上端相距较近,下端斜向下外;右肾较左肾稍低。是成对的实质性脏器,形似蚕豆。有上、下端,内、外侧缘,前、后面。肾小囊肾小体肾单位血管球近端小管肾肾小管细段泌尿小管远端小管弓形集合小管集合小管直集合小管乳头管(1)肾的构造:在肾的额状切面上肾实质分为肾皮质、肾髓质。肾皮质:位于浅层,血管丰富,新鲜标本呈红褐色。肾髓质:位于深部,由15~20个肾锥体构成,色淡,肾锥体的尖端朝向肾窦,成为肾乳头,上有乳头孔。肾锥体之间的皮质部分为肾柱(2)与椎体的关系:左肾:上端:第12胸椎上缘;下端:第3腰椎上缘。右肾:比左肾大约低半个椎体。(3)与第12肋的关系:第12肋斜越左肾后面的中部,右肾后面的上部。肾门:约平第一腰椎平面肾区:第12肋与竖脊肌外缘的交点。(4)肾的被膜:它由内向外依次为:纤维囊、脂肪囊、肾筋膜。肾段:肾动脉在肾门通常分为前后两支,前支再分为4个二级分支,成为肾段动脉。每支肾段动脉分布到一定区域的肾实质,称为肾段。每侧肾分为5个肾段:即上段、上前段、下前段、下段、后段肾门:肾的内侧缘中部凹陷,是肾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肾盂出入的部位肾蒂:出入肾门的结构,由结缔组织包在一起形成。2、输尿管:它分腹段、壁内段、盆段。有3处狭窄即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与髂血管交叉处、壁内段3、膀胱:它位于小骨盆的前部,耻骨联合的后方。空虚时全部位于骨盆腔内,充盈时膀胱腹膜反折线可上移至耻骨联合上方。分膀胱尖、颈、体、底。毗邻:前:耻骨联合;后:男:精囊、输精管壶腹和直肠;女:子宫和阴道下:男:前列腺女:尿生殖膈膀胱三角:它在膀胱底内面的两个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之间的区域呈三角形。4、尿道:(1)女性尿道:长约3-5cm.,起于尿道内口,终于阴道前庭的尿道外口,特征:宽、短、直。易于发生泌尿系感染。(2)男性尿道:曲、直、长二、症状:水肿、高血压、肾区钝痛和肾绞痛、膀胱刺激征、排尿异常。三、辅助检查:肾功能检查、肾小球疾病肾小球疾病是一组以血尿、蛋白尿、水肿与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肾疾病。根据病因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遗传性。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及氮质血症为主要表现的肾小球疾病,常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一、病因:链球菌感染二、临床表现:1、潜伏期;链球菌感染后7~20天开始出现肾炎症状2、全身症状:急性起病,疲乏无力、腰部钝痛3、泌尿系:血尿、水肿与少尿、高血压三、辅助检查:1、尿液检查:镜下或肉眼血尿,尿蛋白多为+~++2、血液检查:ASO↑,CH50或C3↓四、诊断:1、链球菌感染后1~3周2、血尿、蛋白尿、水肿及高血压,偶有一过性氮质血症3、C3↓并在1~2周内病情全面好转4、病理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五、并发症:1、心力衰竭水钠潴留循环血量增加,心负荷过重引起2、高血压脑病3、急性肾衰竭六、治疗(一)一般治疗1.卧床休息2.限制钠盐3.氮质血症时限制蛋白(0.5g/kg.d)(二)治疗感染灶1.急性期常规使用青霉素2.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3.对于反复发作的扁桃体炎病情稳定可作扁桃体切除(三)对症治疗1.利尿双氢氯噻嗪,效差时可考虑袢利尿剂2.降压利尿后血压仍高,可用ß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3.控制心力衰竭利尿、降压4.急性肾衰竭的治疗少尿型可考虑透析治疗肾小球疾病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指病情发展急骤,由蛋白尿、血尿迅速发展为无尿或少尿型肾功能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疾病。一、病因:1、原发性治病抗原与细菌或病毒有关2、继发性其他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基础上形成广泛的新月体继发于其他系统疾病二、病理分型:Ⅰ型:抗GBM型肾小球肾炎Ⅱ型:免疫复合物型Ⅲ型:非免疫复合物型,多为ANCA阳性,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害三、临床表现:1、病前3周多有感染史2、初期肾损害表现不突出3、血尿、蛋白尿4、数天至2~3月后出现少尿、无尿、水肿、肾功能损害5、常伴高血压、贫血、血小板减少四、辅助检查:1、肉眼血尿、蛋白尿2、内生肌酐清除率↓3、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阳性4、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5、CIC阳性,冷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