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355大修改建施工方案第一章编制依据和原则一.1编制依据一.1.1本工程招标文件、补遗书、设计文件及合同技术条款等。一.1.2执行交通部颁发的各种新规范、新标准。包括强制要求执行的《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以及交通部2004年第3号令发布实施的《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等。一.1.3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现场考查活动所了解的现场施工环境、条件等。一.1.4我单位长期从事高等级公路所积累的施工经验和现有施工设备、管理水平等。一.2编制原则一.2.1严格遵守招标文件各项条款,全面响应招标文件要求,认真贯彻质量验收标准。一.2.2科学安排施工顺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工期。一.2.3在满足业主强制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不断提高施工机械化,减轻劳动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一.2.4根据工程特点和工期要求,因地制宜地采用快速施工,尽可能采用流水作业施工方法,组织连续、均衡且有节奏的施工,保证人力、物力充分发挥作用。一.2.5落实冬季、雨季施工的措施,保证施工过程的连续性和均衡性,保证工程施工质量。一.2.6贯彻施工技术规范、操作规程,提出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和施工安全措施。一.2.7发挥在本地施工的优越性,合理布置施工平面图,节约施工用地,尽量减少临时性设施费用,尽量利用当地资源,减少物质运输量;尽量避免材料二次搬运,正确选择运输工具,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一.2.8充分考虑各种不利的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的因素,在工期安排、人员设备配置、施工方案等方面综合考虑时留有余地。第二章工程概况二.1本次维修共有以下四个路段:二.1.1A段:K157+180-K161+053.2,长3.873Km;二.1.2B段:K180+040-K181+209.9,长1.170Km;二.1.3C段:K182+422-K183+054.2,长0.632Km;二.1.4D段:K188+921-K189+260,长0.339Km,四段共长6.014Km.二.2技术标准全线采用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60Km/h。标准横断面:A段为城乡结合路段,规划路基宽40m,中央示警分隔带宽0.3m,行车道宽2×7.35m,两侧边花基宽2×2.0m,公路部门负责行车道及中央示警分隔带范围;B段、C段路基宽15m,行车道宽12m,硬路肩宽2×1.5m;D段为丽水收费广场,水泥路面宽12-46.5m,双向八个收费车道,行车道和硬路肩均采用水泥砼路面。二.3路面维修设计标准车道采用水泥砼路面,路面横坡1.5%,硬路肩采用水泥砼路肩,路肩横坡2.5%,超高值按60Km/h的标准设置,困难路段按40Km/h的标准设计。与已加铺路段相接处保持原有超高值不变。二.3.1行车道结构层设计结合该路段路面损坏状况的特点,本次路面维修方案选择如下:一般路段采用强夯处治后的旧路面上加铺基层和砼成层,紧接桥头、受城市规划标高限制路段挖除旧路重新铺筑。对丽水收费广场,庆元身收费广场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左边两个车道及右边一个车道路况较好,予以利用,其余路面及收费车道采用挖除重铺处理;四会向收费广场采用强夯处治后加铺基层面层方案。二.3.2一般路段采用强夯处治后的旧路面上加铺基层和砼面层:路面结构层为24cm砼路面-15cm5%水泥稳定石屑掺30%层+调平层(当调平层厚度小于10cm时,直接采用基层材料调平;厚度大于10-24cm,采用未筛分碎石材料调平;厚度大于24cm时,上层采用12cm采用未筛分碎石材料,余下厚度采用石渣调平)。因局部突变、超高等原因,当局部基层厚度不足15cm时,厚度为0-12cm的采用路面砼,12-15cm采用C15砼代替,但要求处治后的旧路面弯沉不大于150(1/100mm)。二.3.3挖原旧路面结构层后重铺:主要运费接小春桥、大春桥、咸阳桥桥头以及A段K160+260-K160+650段、丽水收费站庆元向和收费车道。为了减少旧路的开挖深度以及雨季施工等因素,路面结构层采用24cm厚砼路面+15cmC15砼基层。丽水收费站两向广场和收费车道,砼路面厚27cm,收费车道加双层钢筋网。二.3.4主要设计参数二.3.4.1设计年限:行车道水泥混凝土路面20年二.3.4.2标准轴载:双轮组单轴100kN二.3.4.3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累计当量标准轴次为2300968次。二.3.4.4强夯后旧砼路面弯沉控制值:150(0.01mm)二.3.4.5行车道路砼设计弯拉强度:5.0MPa二.3.5旧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