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成果开发利用工作方案(讨论稿)在市普查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普查办的精心指导下,通过全市5000多名普查工作人员、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共同努力,我市圆满完成了污染源普查数据采集、录入、审核,基本查清了我市污染源数量、污染物排放及其分布和防治等基本情况。为充分发挥台州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的使用价值和社会效益,更好地为环境规划、科学决策、节能减排和生态市、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服务,根据《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的规定和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市污染源普查的通知》的要求,决定开展台州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成果开发利用工作。为此特制订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1、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实施“三个台州”战略和“保增、促调、扩需”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促进台州又好又快发展,坚持推进台州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坚持为我市环境规划、科学决策和生态市、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服务,形成开发成果,实现普查成果共享和高效利用。2、工作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在成果总结和开发利用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事实,尊重数据,以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我市产业现状、环境整治和管理现状,针对我市实际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措施,开展相关专题研究。科学合理原则。在数据采用和分析中,坚持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并科学地进行分析总结,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对策措施。适度前瞻原则。根据今后我市环境管理需要和“十二五”环境管理任务,开展成果开发利用。突出重点原则。在技术报告中突出节能减排、污染整治和结构调整内容,突出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和重点流域分析。针对污染情况、产业情况、突出重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经济实用原则。根据普查经费、人力物力情况和我市环境管理实际需要进行选题。二、工作目的和工作意义污染源普查数据分析和成果开发利用,是整个污染源普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普查最终成果的关键内容,是普查为今后环境管理服务的平台,是最大限度发挥普查数据的使用价值和社会效益的媒介,也是检验普查工作好差的试金石。做好污染源普查数据分析和成果开发利用,有利于今后利用普查数据,正确判断环境形势;有利于利用普查数据掌握经济社会现状和污染现状,科学制定环境政策、环境规划和整治方案;有利于利用普查数据掌握企业环境行为和信息,依法监管执法。三、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1、工作目标一是以普查数据为基础,建立健全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各项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促进建立污染源信息共享机制,为污染源管理奠定基础,为制定经济社会政策提供依据。二是充分利用污染源普查数据,对全市工业、农业、生活等污染源的排放和分布等情况开展系统的分析研究,准确了解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提出结构调整、环境整治、环境管理等方面的建议、意见和对策措施,为科学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规划、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切实改善环境质量提供基础。三是完成基于分行业、分流域、分地区、分规模等按各要素分类的污染源普查指标的统计分析,提交台州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成果。四是针对我市突出或重点环境问题,开展专题研究,为解决问题提供科学依据。2、工作任务根据上级普查机构部署和我市环境管理实际,在此次污染源普查成果开发利用工作中重点完成以下任务。一是编制台州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内容包括①概述;②污染源普查工作概况;③污染源普查技术路线和方法;④清查及普查对象的确定;⑤普查质量保证;⑥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集中式治理设施、机动车污染和综合数据处理与分析;⑦污染源和节能减排关系分析;⑧工业源区域、行业特征分析;⑨主要普查结论、环境问题;⑩对策建议。二是编制专题报告。根据我市实际拟开展医化行业污染防治对策研究和金清水系水污染防治对策研究两项专题。医化行业污染防治对策研究,通过分析医化行业产值、产品结构、区域分布、产排污、污染防治情况及在我市产业结构中的地位,提出医化行业发展、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建议对策。金清水系水污染防治对策研究,通过分析金清水系工业、生活、农业污染源产生、治理、排放情况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