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二00四年“千百万”工程总结一、服务与管理并重,产业发展拉力明显增强。二、四大产业协调发展,农民增收支撑更加有力。一是狠抓基地求发展。按照“突出特色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工作要求,坚持走“农户小规模、群体建小区、村镇建基地”的发展路子,示范户、畜牧小区、产业基地建设逐步推进,规模逐渐壮大。通过抓重点、抓大户、促带动,全镇养羊示范大户达到50户,养猪大户32户,养鸡大户达6户,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巩固饲养量达4300只的河口、中南两个养羊基地村,面积达1000亩的马家坪、中南两个林果基地村,面积达200亩的马峡、西楼两个中药材基地村成果的同时,新建起河口、中南、西楼、马家坪、四家村五个烤烟生产基地村,预留烟田面积达1200亩,新建起西楼、四家两个养猪基地村,肉猪饲养量达2160头。在大户、小区建设上,陆续建成了卧羊、中南阳坡两个成效显著的养猪小区,河口红旗、马家坪栗园山庄两个万只散养鸡场,基本上形成了“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通过大户、小区、基地的连锁带动,全镇产业规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喜人成绩,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有力的物质基础。四大产业的协调发展,构建了我镇农民增收的有力支撑,据统计,今年,全镇示范户人均产业收入达2500元,全镇人均产业收入达1020元。三、包抓方法逐步创新,干部作风有了新的转变。镇上把“千百万”工程当作转变干部作风的有效载体,通过包户带村兴产业,使全镇干部的工作作风得到较大转变,工作方式有了新的突破,基本实现了“干部沉下去,群众富起来”的目标。一是把与农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扶贫重点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小流域治理、两示范活动同“千百万”工程结合起来,以开发为导向,把产业发展列入各种项目实施的一项主要内容,把资金捆绑使用,充分整和项目,发挥资金的最大作用。中南村工作组将上马石重点村建设与市畜牧局包抓阳坡养猪小区捆为一体,由县扶贫局投入水泥等物资,市畜牧局提第1页共2页供技术支持,使养猪小区在一个月就全部建成。黄柏岔流域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在兴建基础设施的同时,不断加强养殖、种药技术培训,推广产业示范技术,在中南建起228亩二花坎埝经济带,2006亩优质核桃园,栽植五味子1500亩,栽植山萸300亩;河口村八岔流域治理工程把林果发展作为综合治理的重要项目,规划建设以板栗、核桃为主的经济林16处1300亩。二是继续实施“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方式,努力形成工作合力。中南村包抓部门扶贫局为帮助群众发展养猪产业,投入物资建设标准化猪圈150多个;西楼村包抓部门统战部为10个养猪示范户送来优质饲料,并现场指导群众养猪达10次;中南村包抓部门市畜牧局先后3次到中南村为群众作技术培训,现场排扰解难,答疑解惑;河口包抓部门县委组织部领导多次到村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并安排干部刘江华长期驻扎农村,引导群众找项目,寻资金,帮助群众搞流域治理,修出境公路。刘江华同志自己出钱1500元帮助河口村建散养鸡场的事迹,被《陕西日报》刊登记载;四家村包抓部门县残联亲自参与市场考察,项目论证,卧羊村包抓部门公安局主要领导先后5次来村指导,并协调资金1.5万元解决两个组的人畜饮水问题和4公里的低压线路改造。镇干部中,汪家沟村工作组长白清银年过半百,仍然带头包抓,几次骑摩托车下乡过程中,由于天雨路滑,摔到了又爬起来;中南村工作组长邓续文长期驻村,与群众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先后组织劳务输出200人;西楼村工作组长李坤菊身患重感冒,但仍然长期驻村;马峡村包村干部杨李为了该村30000多公斤水飞蓟销售,先后与20多名外地客商联系;畜牧站长王伟因病出院不久,为全镇防治禽流感操碎了心,但在4月份的一天夜里2点多,接到四家村养猪大户余新胜的求助电话,仍然不顾疲劳,立刻背着药箱出诊,挽回了余新胜家500多元的经济损失;卧羊村包抓干部刘大兵自己掏钱给群众买水泥并亲自送到示范户家中,他一人就发展养猪大户6户,猪饲养量达120头,使群众感激涕零。四、努力利用各方合力,为民办实事力度不断加大。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