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这与民营企业的贡献密不可分。据统计,全国已有3200多万户个体私营企业,民营企业的年产值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同时随着中国加入WTO,出口量不断增加,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所受到的反倾销调查也在不增加。在这种形势下,民营出口企业必须提高认识,重视对外贸风险的防范,以减少损失,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要充分认识到目前情况的严重性,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民营企业不能满足于现状,要随时了解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认识到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中面临的各种可能的风险,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等到风险演变成危机之后再去匆忙应对,而是要事先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情况,提前制定预案,不打无准备之仗。我国企业在资本国际化和生产国际化中参与度还比较低,我国的对外贸易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政府部门迫切地需要为民营企业建立一个宽松的外贸环境。民营企业贸易经济作为中国国际贸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不可忽视的生力军。民营企业凭借其自身优势在激烈多变的市场竞争中表现出极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而且民营企业还是创造就业机会的主要渠道,是企业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主体,更是体制改革攻关、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中坚力量。长期以来,外贸经营权一直为国有外贸企业和少数获得外贸经营权的企业所独占,民营企业难以染指,这种状况不仅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增长,而且对民营企业自身发展也形成很大的制约。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推进,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贸经营权逐步放开,一大批民营企业开始进入对外贸易领域,为对外贸易的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民营企业正成为对外贸易的强劲增长点。在外贸经营权放开后,如何进一步推动民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进而更有力地推动经济更快发展,是我国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1.2文献综述王耀中在其三篇论文《绿色保护主义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1],《民营对外贸易的经济影响及其发展对策》[2],《发展经济学与中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及其启示》中分析了民营企业外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指出了民营企业发展对策,提出了拓展民营企业外贸发展的思路,鼓励民营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4]。要通过重视外经贸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建立起自己的外向型人才队伍;要在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并加以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加强自主技术开发,实现产业升级和产品换代,提高核心竞争力;要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实施品牌战略等一系列措施不断强化自身的非价格竞争能力,提升盈利水平[5]。黄孟复,胡德平主编的《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以蓝皮书形式汇报了民营经济发展情况[6]。尹柳营主编的《中小企业如何发展与腾飞》提出挖掘民营企业内在活力[7]。顾露露的《中国中小企业出口贸易及风险研究》指出民营企业外贸中规避风险的方法[8]。邹洪芬著有《民营企业实现对外贸易增长的途径》提出通过技术创新,信息化建设,品牌建设实现民营经济对外贸易的增长[9]。1.3研究的内容及基本思路论文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基本思路[10]。第二部分分析了民营企业外贸进出口现状,介绍了入世后民营企业外贸进出口走势。然后以2009年为列阐述民营企业外贸进出口主要特点[11]。第三部分阐述民营企业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影响[12]。第四部分分析了民营企业对外贸易长期存在的问题。例如民营企业进入外贸领域的门槛过高;进出口融资难;贸易摩擦增多;贸易条件恶化等等[一三]。第五部分针对上面提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例如改善法律、政策环境;多角度打造民营企业外贸融资体系;提高出口商品质量,造就竞争品牌;注重多方面创新尤其是技术创新[14];通过对外投资“走出去”获得发展;注重外贸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积极应对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引导民营企业在外贸中发挥重要作用[一五]。第六部分结论部分。2民营企业外贸进出口现状2.1入世后民营企业外贸进出口走势近年来,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逐步放开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