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外营养支持总结肠内营养支持及管路护理一、肠内营养的定义肠内营养是通过口服或鼻饲等方式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热量及营养成分的营养支持方式,它是一种价廉、简便、有效、合乎生理的营养方式。二、临床营养支持目的临床营养支持的目的是通过营养支持维持氮平衡,保存瘦肉体,维持细胞、组织器官的功能,促进病人康复。通过营养支持,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维持肠黏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明显减少肠源型感染的发生。三、肠内营养的特点为机体提供各种营养物质;增加胃肠道的血液供应;刺激内脏神经对消化道的支配和消化道激素的分泌;保护胃肠道的正常菌群和免疫系统;维持肠黏膜屏障、维持胃肠道正常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减少细菌和毒素易位;符合消化生理,有利于内脏蛋白质合成和代谢调节,对循环干扰较少,预防肝内胆汁淤积,降低肝功能损害;操作方便,临床管理便利,同时费用也较低。肠内营养治疗是疾病治疗基础。四、对肠道功能的重新认识在80年代以前,人们一直认为机体应激时,肠道只是处于一个“休眠状态”。80年代后对肠道功能有了重新的认识,在机体应激时,肠道是一个中心器官,而且认为肠道是机体的免疫器官,含有全身60%的淋巴细胞。由于观念的转变,对于肠道的功能也有了重新的认识。过去认为肠道功能仅仅是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而现在认为,肠道功能除了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外,还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是器官的中心,是判断危重病人预后的重要指标。通过肠内营养支持,将营养从肠内进入是一个正常的生理性途径,而肠外营养支持是人为的治疗性途径,是非生理的,是创伤性的治疗。所以,目前对于肠内营养支持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多。第1页共6页五、肠内营养的应用原则肠内营养的应用原则是,当胃肠道有功能,能安全使用时使用它。这是我们近年来对于肠内营养及肠道功能的正确认识。六、营养途径选择经口营养不足或不能经口营养时,需要肠内营养治疗。如果肠内营养治疗可能,短期(小于30天)或限期未定时,可以先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如果是判断为长期(大于30天)的营养支持,可以通过内窥镜做经皮内窥镜胃造口术(peg)进行肠内营养,或通过剖腹手术进行空肠细针穿刺造口。如果肠内营养治疗不耐受,可选择肠外营养。肠外营养短期者可以通过外周静脉给予,长期者通过中心静脉给予。七、肠内途径的选择ppt10图片中绿色的是鼻胃管,黄色的是鼻空肠管,红色的是peg经胃到小肠的造口管,紫色的是空肠细针穿刺造口术后进行的造口管。八、肠内营养用法肠内营养用法包括以下几种。推注法、重力滴注、间断泵喂养和持续泵喂养。小肠内喂养建议采用喂养泵喂养方式。一次性输注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缺点是并发症多,适应证是置鼻胃管或胃造口。间歇性重力滴注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活动方便,但并发症较多,适应证是鼻饲喂养。持续胃肠泵输注的优点是并发症少、营养吸收好,缺点是活动时间少,适应证是危重空肠造口。九、肠内营养治疗操作的方法(一)一次性输注一般每次只能输注200ml左右,每天输6~8次。(二)间歇性重力输注每次输注250~500ml,速率为450ml/h,每天4~6次。(三)持续胃肠泵输注胃肠泵输注可以12~24h,开始的输入速度是20~40ml/h,患者逐渐适应后每日可以增加20ml,直到100~125ml/h。十、标准的临床肠内营养输注系统第2页共6页标准的临床肠内营养输注系统是肠内营养泵加各种肠内营养管路,在临床中尽量使用泵,因为小肠对它的吸收能力较好。十一、肠内营养的护理(一)护士的责任1.对营养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工作进行监测。2.对营养治疗输入设备(喂养管及泵)的护理进行监测。3.对病人和家属以及其他护士进行宣教并提供咨询。(二)肠内营养护理中的注意事项1.肠内营养输注管路的位置营养管路有可能发生移位,如果移位后的管路继续使用,有可能引发严重问题。如果发现管路移位,要及时的处理,禁止从疑似移位的管路中输注肠内营养。应注意:先行x线检查明确管道是否在胃肠道内,而不能单纯依靠听诊来判定位置;将留在外面的管路长度做好标记,长度改变后再行x线检查。2.肠内营养制剂的污染(1)在清洁区域采用无菌技术准备肠内营养。(2)尽量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