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安置帮教工作总结一、强化领导,健全组织。一是街道专门成立了以街道分管书记为组长,综治办、司法所、公安、民政、工青妇、劳保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街道司法所,并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各村(居)委会还专门成立了安置帮教工作站,并指定专人负责。二是年初每年摸排一次刑释解教人员底数,对新回归的人员建立一人一档工作台帐,分类列入统一管理。三是建立了党员、村(居)干部和刑释解教人员家属组成的“三帮一”帮教小组,采取“两定一包”(即定对象、定责任、包转化)和“四有”(即有帮教人员、有帮教措施、有组织领导、有检查落实)的方法,把帮教工作管理落到实处。四是对重点帮教对象,落实村(居)领导干部结对子帮教,定期不定期地上门走访,了解情况,切实为他们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时时处处体现出党和政府的关心。二、完善制度,跟踪管理。在制度建设方面,一是对在外打工的刑释解教人员,建立了登记汇报制度,为随时掌握他们的去向和思想动态,村(居)帮教工作站还经常性的与用人单位联系,以便有情况及时向街道帮教办公室反馈。二是对刑释解教人员实行检查汇报评比制度。村(居)考察评估小组每全年对刑释解教人员评估一次,并将情况及时向街道反馈,对反馈有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年底对每位帮教对象进行一次总评比,同时制定下年度的帮教措施。这些考察评估资料全部都列入帮教对象的个人档案。三是建立对帮教对象的随访工作台帐,基本做到“五个一”,即填好一张帮教协议书,写好一份思想汇报,落实好一个帮教组织,开好一次帮教座谈会,建立好一份档案。对解教年满三年、刑释年满五年的,根据跟踪档案管理的记载,符合解除帮教条件的解除帮教,达到了不失控,不漏帮的工作要求。三、讲究方法,因人施教。在帮教工作中,注重方式、方法,做到因人而异,有的放矢。一是对回归人员由所在的帮教工作站会同街道工作人员对第1页共14页其开展一次谈心,提出要求和希望,同时根据此人在谈话中的性格、情绪、爱好等表现,确定帮教小组,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教措施。二是对不同对象进行不同方式的帮教。对表现好、勤劳致富的对象,大力地进行宣传,对婚姻家庭、生活中遇到困难的对象,及时给予帮助,用爱心去感化他、鼓励他、教育他。四、安置到位,提供服务。在安置工作上,是农村的确保他们有田种,有工做,有饭吃,有钱花。在原籍是农民的调整耕地让其耕种,即便在土地第二轮承包后和农村税费改革中也想方设法落实土地给刑释解教种,在土地的远近、土地的好坏等方面做到和其他群众一视同仁,不轻视,不歧视。对城镇回籍的刑释解教人员,对要求进企业打工的,由街道、居两委推荐到需要招工的企业,对要求搞个体经营的人员,为其出主意,想办法,协调工商、市容等部门优先为其办证照。以上是今年工作小结,因安置帮教工作是一个滚动式管理的工作,所以,在帮教中成绩一时也难以体现,但重点在保社会稳定上应该说已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目前存在的问题是:1、外出长期打工人员的帮教问题,在一些做法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2、安置上由于企业在改制后全是非公有经济,回归安置具有一定困难;3、帮教对象属于正常公民,不能采取强制措施,导致管理困难。第二篇:街道安置帮教工作制度xxxx街道安置帮教工作制度为切实做好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制度。衔接工作制度1、街道安置帮教工作站接到通知后,应当在三日内通知刑释解教人员所在村(居)委会安置帮教工作小组及刑释解教人员家属,并动员家属尽可能亲自将刑释解教人员接回,必要时安置帮教工作人员可与家属随同前往。第2页共14页2、对监所部门派人送回住地的刑释解教人员,帮教人员应主动与公安派出所联系,尽快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联防联帮措施。3、安置帮教工作站在刑释解教人员回到原籍后五日内,应详细掌握服刑在教期间的情况,记录在案,填表归档,签订安置帮教工作责任书。4、对有重新犯罪可能,监所部门通知并派人送回的刑释解教人员情况的掌握不能超过三日,登记为重点帮教对象。5、协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