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21届新高考二诊地理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上海的秋冬季节,晴朗的夜晚常出现霜冻。其主要原因是A.甲辐射较弱B.乙辐射较弱C.丙辐射较弱D.丁辐射较弱【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上海的秋冬季节,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保温作用弱,地面损失的热量多,降温快,因此易出现霜冻,其主要原因是乙辐射(大气逆辐射)较弱,B正确。甲辐射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白天晴朗天气甲辐射较强,A错误。丙辐射是地面辐射,白天晴朗天气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较强,C错误。丁辐射是大气散失到宇宙空间的热量,云量少,散失到宇宙空间的丁辐射较强,D错误。故选B。2.某摄影爱好者在成都甲地拍摄图中宾馆及周边外景时,发现只能逆光拍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摄影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在A.6∶30-7∶30B.10∶30-11∶30C.13∶30-14∶30D.18∶30-19∶302.摄影当天的日出方位是A.正北方B.正东方C.东北方D.东南方3.摄影当天成都的昼长可能是A.16小时30分B.13小时30分C.10小时30分D.7小时30分【答案】1.D2.C3.B【解析】【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太阳视运动以及昼夜长短变化的相关知识。1.宾馆位于甲的西北方,该摄影爱好者在成都甲地拍摄图中宾馆及周边外景时,发现只能逆光拍摄,说明此时太阳位于西北方位,表示时间为北半球夏半年的日落前后,AB错;成都的经度约为104°(识记内容),位于东七区,北京时间13∶30-14∶30,成都当地时间约为12∶30-13∶30,此时太阳位于成都当地西南方天空,C错;当北京时间为18∶30-19∶30时,成都当地时间约为17∶30-18∶30,正值日落前后,D正确。2.由小题(1)得知,当天日落西北,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因此日出东北方,C正确。3.北半球夏半年,成都昼长夜短,排除CD;成都纬度约为30°N,一年中昼长不可能达到16小时30分(可以参考北京夏至日昼长约为15小时),A错,故选B。【点睛】太阳视运动总结: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二分日,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北半球夏半年,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冬半年,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3.基流也叫底水,是河道中常年存在的那部分径流,基流系数是基流占河流径流的比重。读我国某地区河流基流系数与气温和地形关联图。回答下列小题。1.该河流最可能位于我国()A.华南地区B.华北地区C.东北地区D.西北地区2.如果该流域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对下游地区产生的突出生态问题是()A.水体污染严重B.土地荒漠化加剧C.地下水位上升D.水土流失加剧【答案】1.D2.B【解析】1.根据上图可知,基流系数随着温度、海拔的升高而增大,说明该地区的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因为高山的冰雪在温度越高的时候融化越多,河流的基流越多,基流系数越大,根据提供的四个选项,可知我国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河流,最可能位于我国西北地区,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故选:D。2.材料没有提到河流污染问题,A无法判断,A选项错误;根据上题的结论,该河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该地区降水较少、气候干旱。若该河河流流域水资源利用不合理,下游水资源变少,下游地区的地下水位下降,下游地区的土地荒漠化严重,B选项正确;若该流域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则下游水资源变少,下游地区的地下水位下降,C选项错误;在降水较少下游地区,水土流失不明显,D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河流位置的判读,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根据图中信息为基流系数与温度和高程呈正相关,即温度越高,河流底水越多,河流上游底水大于河流下游底水。4.科学的耕作制度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组织农业的全面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水稻“周播种”是指每周播种一块秧田,拔秧移栽一块秧田,收获一块秧田,连续不断,周而复始。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简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柬埔寨、泰国等国能够实施水稻“周播种”耕作制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地貌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经度位置2.实施水稻“周播种”耕作制度可以①均匀分配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②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