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金融革新困境自3月28日国务院批准设立XX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以来,深圳、天津等其他各地相继也提出金融改革与创新的口号。这固然是件好事,然而问题是,金融改革到底因何而改,重点要改什么,这样的问题似乎还没有达成共识,深层次的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解决。民间金融的问题不只是金融问题,更是经济问题这次温州重提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是基于去年10月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的爆发,其背后的突出问题反映在经济金融运行中的“两多两难”(民间资金多、投资难;中小企业多、融资难)。表面上看,这“两多两难”问题暴露出明显的金融问题,主要是为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因而解决问题的对策是寄希望予通过金融综合改革来解决长期困绕的民间金融问题。但是问题果真如此吗。我认为,经济决定金融,这其中不仅是个金融问题,更是个经济问题。金融方面的问题固然是出在为中小民营经济发展服务的金融组织体系不够完善。但没有经济方面的问题吗。为什么富裕的民间资金不进入正规金融组织体系运行。为什么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抵押担保还一个劲地要贷款。为什么为数不少的企业已经获得大量银行贷款还高负债、高利率地从民间借贷。其中的原因都出自个“贪”字。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长达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在壮大了民营企业经济实力的同时也助长了民营企业家对高增长的贪婪追求。为了获取高增长高利润,企业不惜高成本地借贷盲目扩张,高负债地多元化投资经营,高风险地相互连环担保,更多地不去考虑节约能耗,不去提高技术含量,不去追求产业转型升级,不去注意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然而,当低端投资渐趋饱和过剩,经营成本趋向不断上升,于是房地产虚拟经济日趋膨胀,实体经济逐步出现空心化现象。比较典型地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一爆发,世界经济增长衰退外部需求萎缩,为刺激经济各国采取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增发的大量货币,一方面带来了国际大宗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另一方面,又因第1页共3页控制通货膨胀采取的货币信贷紧缩使得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资金紧张。企业本来这时应认识到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恶化,投资应相应收缩,增长目标应也有所降低,但长期贪婪的习性使得他们疯狂地去求助民间借贷甚至以高利贷来继续维持粗放型扩张,民间金融危机必然一触即发。这里显然更主要的是个经济问题,经济形势好时民间金融对实体经济能起到正向推动作用,而在经济形势转坏时民间金融只会对实体经济起到负向杠杆作用。解救目前经济金融困局不仅要深化金融改革,更要促使经济转型既然造成温州乃至浙江民营经济金融困局的原因不只是金融问题,更是经济问题,破解这一困局的对策自然要从金融与经济两方面入手,不能就金融论金融,更不要以为仅凭金融改革就能化解今天一切的经济困难。要摆脱困境,固然需要有国家多重改革与政策的支持,但作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更应反思,面对国内外宏观经营环境的变化,原有高速增长时期的经营理念、经营目标、经营风格、经营手法都不能再用在今天经济增速下行时期,现阶段应苦练内功,尤其要在产业转型升级、节能减排、提高技术含量以及在融资结构调整方面下功夫,同时也要学会根据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变化规避各种经营风险的本领与技术。当然不否认,今天经济金融困局的原因也存在金融方面的问题。因为缺乏一个全面、高效、灵活、发达的适应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组织体系,就缺少了民间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转化机制。所以,建立这种机制就是接下来深化金融改革的首要任务。实现这一任务,有两条路子可走:一是走间接金融的路子,重点通过深化现有金融机构改革与加快发展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的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建立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间接金融服务体系;二是走直接金融的路子,重点是通过发展地方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中小企业股权融资与债券融资,建立中小企业的直接金融服务体系。前一条路子有利因素是实施起来相对容易,并能同时引导民间资金发展地方金融产业,不足之处是实施效果可能不佳,因为浙江特别是温州长期形成的民间较高利率可能使得新设立的金融机构仍难以吸引民间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