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选任难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民主推荐是群众在干部选拔过程中行使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的有效载体,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人不正之风的重要举措。但民主推荐失真,也是近期出现的一个共性问题,如何防止简单“以票取人”,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这是当前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都在研究探讨的课题。结合工作实际,我认为,提高民主推荐质量,科学分析推荐结果,重视日常考核,是解决目前“以票取人”的有效途径。提高民主推荐质量。一要扩大投票范围。实践证明,参与投票范围越广、人数越多则越能接近准确地评价干部。为避免简单以票取人,将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范围适当地扩大。二要加强引导。要引导参加投票人员客观公正对待手中权力,使他们认识到民主推荐既是一项民主权利,更是一种神圣职责,不以好恶恩怨出发,以感情代替原则,不填友情票、同情票、地域票、资历票、关系票,确保从源头上防止评价和选任干部失真、失实、失误。三要严密组织操作,严肃推荐纪律。民主推荐时可建立“秘密写票间”或者分开填写,防止互相影响,为群众提供可以完全真实地表达个人意图的场所和空间。同时严肃推荐纪律,凡发现有拉票、串票、贿选等干扰破坏正常投票活动,一经查实,严惩不怠。四要分类推荐。把班子成员的推荐票和普通干部群众的推荐票分开计算,并适当提高在班子成员中得票率所占比重。科学分析推荐结果。缜密分析民主推荐票,科学确定考察对象是防止简单“以票取人”最关键、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在选拔任用工作实践中,XX县区主要从五个方面去印证民主推荐情况:即把民主推荐情况同历次推荐情况互相结合,同近几年的年度考核情况相结合,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相结合,同平时了解到的干部情况相结合,同考试成绩相结合。如何结合呢。就是把这几方面的情况细化量化,确定适当比例同民主推荐情况相加,以此确定考察对象的目的是为了走出“一次推荐定终身”的误区,防止简单“以票取人”。因为,一个品质不是很好、行为不是很端正的干部,可以通过一时的表现或迷惑而获第1页共7页得大多数人的好感或认同,但要长期坚持下去,就不那么容易了。通过结合,能全面了解干部德、能、勤、绩、廉的综合表现,也能缜密分析个别干部推荐票异常较高或较低的原因,有效防止其他因素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影响,把优秀干部推荐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重视干部日常考核。当前一些地方存在重推荐轻考察的问题,同时还存在任前考察的分量明显重于日常考核,这就导致了一些干部错误地认为“提拔不提拔不在平时工作好不好”,等到提拔或者是换届时才积极表现,以取悦群众和上级组织部门。因此,完善考核内容,研究探讨考察“生活圈”、“社交圈”等方面切实可行的办法。要在干部和群众中形成“干部是否得到提拔重用,着重看干部的一贯表现”的干部选拔任用导向,促使干部脚踏实地干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为掌握干部平时表现情况,XX县区年终都对科级单位组织考核,并由县领导对所联系单位写评语,确定分管干部考核等次,存入干部档案。根据日常考核情况,对业绩比较突出、群众公认度高的同志作为后备干部进行培养,并规定所有拟任干部必须从后备干部提出。最近的乡镇、县直换届中,青田就根据不同层次投票推荐情况和平时考核结果进行量化来确定考察对象,经考察、集体研究任用。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全面、准确、客观、公正地考核评价干部,是防止干部“带病上岗”的关键所在严格干部教育管理,防止干部走上岗位“染病”作为基层党委,在干部选任工作中如何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防止干部“带病上岗”。笔者认为,必须要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科学考核评价,坚持严格教育管理。用人导向是最大的政策导向。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不仅关乎党风民意,而且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兴衰和人民的祸福。因此,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坚持从事业出发,以“六个”用人导向为标准选拔任用干部,把德才兼备的干部选拔上来,坚持尊重信任干部、关心爱护干部,充分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坚持培养锻炼干部,大胆使用干部,为干部干事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