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基层民主问题认识和思考党内基层民主是党内民主的基础,是推进和发展党内民主的起点。近年来,我们紧密结合宜城实际,积极探索党内基层民主的多种实现形式,在推进党务公开、“公推(公招)直选”基层干部、领导班子实绩公示、党内重大事项听证票决等方面进行了有力偿试,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但是,与党的*要求和基层的愿望相比,我们感到工作步伐仍然较慢,影响党内基层民主健康发展的问题仍然较多,推进和发展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任务仍然较重,需要引起我们不断进行深入地思考和探索。一、当前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存在几个突出问题一是党员权利多保障少。党章规定了党员的八项权利,但实际生活中,党员的权利却很难得到保障。如一些和党章不一致的做法,人们竟能习以为常,很多事业单位的党委一直是委任,从未召开过党代会,从未进行过选举,但很少受到党员抵制和公开质疑;一些地方,党员因提正确意见建议遭受打击报复;有些“不准”、“不许”的规定过于抽象,过于原则,缺乏操作性。建立操作性强、完备有效的制度体系和运作机制,确保党员各项权利得到落实,党员民主权利不受侵犯,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二是党内选举形式多内容少。党员的选举权是最基本的民主权利。目前,有些地方的党内选举不能充分体现选举人意志,选举形式多样内容却很单调。如在“两推一选”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过程中,只有属于国家公务人员系列的党员才具有候选人提名资格,有相当一批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因为身份差别而被排除在外。同时,有的党组织不再明确规定候选人名单,但仍把提名人圈定在很小范围内,形成“点人头用干部”变相延续情况,使党员的民主权利打了折扣,也一定程度地降低了选人用人公信度。三是党务公开方法多章法少。近年来,各地对党务公开探索了不少方法,但对党务公开到底要公开什么、如何公开等没有明确规定。有的地方党务公开随意性较大,有的带有个人意第1页共4页图色彩,有的前半段公开后半段保密。中央提出的“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意见征求制度”,是党内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务公开的有效途径,但还需要一个规范的过程。比如,对通报对象、通报范围、通报步骤的规范,对反映程序的规范,对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的方法、步骤规范等。四是党内民主监督章法多办法少。《党内监督条例》提出了一些监督办法,如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经济责任审计、诫勉谈话、巡视和派驻等,但操作起来却很困难,成效也不很明显。有的强调了阶段监督却忽视了日常监督、强调了结果监督却忽视了过程监督、强调了事后监督忽视了事前监督,如结合年度工作总结、民主述职评议加强党内民主监督固然重要,但这种一次性或阶段性的民主监督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探索党内民主监督的经常化方式。有的没有把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政协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等有机结合起来,这方面仍然任重道远。五是党代表大会常任制任务多力量少。一些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已形成了初步工作思路,提供了很多经验,但也提出了一些问题供我们思考,需要共同寻找出路。如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要不要和如何设置工作机构。党代会常设工作机构与党委会工作职能部门是什么关系,如何做到力量整合。党代表如何真正参与党内重大问题的决策、如何有效发挥监督作用。党代表大会如何避免与人大、政协会重复形成“文山会海”。必须以合理构建党内相关体制为基础,认真思考责任机制和力量整合机制。二、对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几个问题的原因分析党员方面。主体意识缺失,对民主漠然处置。要求民主,在民主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意见,行使参与党内事务的权利,是党员的基本价值追求。当前,受体制和制度的影响,党员的民主要求仍然较弱化。尤其是在党组织和主要负责人掌控利益分配权的格局下,党员维护民主权利、监督领导者,往往有自身利益和安全的顾虑,在维护个体利益和要求民主难以兼顾的取舍中,不得不偏向前者。第2页共4页基层党组织方面。信心不足,对民主心存疑虑。党内民主的推进最终要靠基层党组织实施。在民主趋势面前,要取得广大党员的支持,必须以民主推进者的形象展示给党员。目前基层党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