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五阶段”安全文化管控集成模式赵千里金川经验介绍:金川“五阶段”安全文化管控集成模式(摘要)赵千里(20XX年8月7日)一、五阶段统领,文化引领,着力构建一套先进、科学、卓越的安全思维模式和安全行为工作模式20XX年,金川集团对标先进企业,研究构建了金川“五阶段”安全文化管控集成模式。将人、机、环、管理四要素本质安全化程度、匹配化程度和管控程度或可控受控程度分成五级按“五阶段”建设而形成了一套安全思维和安全行为模式,简称金川模式。金川模式由企业安全文化四层次4个“五阶段”、五大专业化安全管控匹配化5个“五阶段”和风险管控4个“五阶段”共13个“五阶段”构成,目标主要是提升管控级别,降低伤害程度,实现零伤害。二、本质化支撑,匹配化助推,为实现安全生产升级跨越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金川模式的落地与传承,核心在两个方面。一是着力推进工艺系统、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和员工行为的本质安全化建设,二是必须实现“人、机、环”的科学匹配化建设。金川集团通过狠抓“五阶段”与职能部门专业化管理的深度融合,形成了专业化管控和匹配化建设高度统一的安全行为工作模式,有效推动了安全生产的升级跨越。三、风险预控,环境驾驭,为实现零伤害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对有可能造成致命性风险和灾难性风险的工艺系统或装置,按照安全区、警戒区和危险区实施“安全三区”在线监控。二是对高危岗位的作业区域,按照绝对危险区、相对危险区和安全区实施红黄绿“安全三区”管控。三是对存在高安全风险或有灾难性风险的区域,实施“红区”管控、危险告知和条件准入。第1页共6页四是对存在致命性伤害的作业,研究编制了“保命条款”,作为高压条款,保证每一名员工都必须入脑入心。五是对虽然没有致命性风险但存在伤害风险的岗位或作业环节,研究制定了“零伤害条款”。四、模式化管控,常态化保障,为实现金川模式落地与传承提供强有力支撑一是以安全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搭建金川模式管控机制。按照安全制度文化的形成路径:从制度—制度化(即到位)—制度文化(即养成习惯);遵循安全制度文化八大特征:科学性与先进性、语言性与配套性、可操作性与实用性、量化性与简单性;依据安全制度文化“六步法”建设原理:从复杂—简单—量化—流程化—框架化—模式化,研究建立了制度文化体系。二是以季度重点安全管理项目推进计划为抓手,搭建金川模式落地运作平台。从顶层设计入手,研究编制季度重点安全管理项目推进计划,明确项目目标、任务、时间节点和责任人。各基层单位进一步细化,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建立了集团公司按月督察落实、按季逐项评审考核,基层单位按计划推进、按月评价考核的推进运作机制,定期召开两级项目推进例会。三是以员工安全培训和交流为载体,搭建金川模式认知认同机制。积极开展金川模式的培训和交流沟通,引领各层级员工自觉学习安全文化管控知识,自觉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四是以长板引领、短板升级为措施,搭建金川模式对标达标机制。按照“行业选标,企业树标”的原则和“典型引路,标杆带动,整体推进”的对标管理思路,确定金川模式改进、提升的关键因素和对标项目,实现“对照标杆,持续改进,不断超越”优化提升目的。五是以金川模式管控效果评价为手段,搭建金川模式评价升级运作机制。采取首末次会议的方式,首次会议听取单位定段升级自评汇报,同时,抽查单位工艺系统、设备设施、作业现场的本质安全化程度,查阅单位每一模块安全文化管控工作执行记录与管控资料,紧密围绕季度安全管理项目推进计划,进行管控阶段与管控级别定位评价,末次会议指出问题并提出第2页共6页改进提升建议。六是以推广实施卓越先进安全管控法为载体,搭建金川模式落地与传承机制。重点针对生产作业现场和三层次员工行为管控,总结了一套先进的安全管理法和操作法。包括14项“三层次员工安全管控法”,24项“生产作业现场安全管控法”,10项“安全生产操作法”,53项“特色安全工作法”,成为引领安全管理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金川集团安全文化十二大先进理念:1、员工的生命和健康高于一切。2,卓越安全业绩能创造良好的企业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