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沟河流域管理处文明创建典型材料shy;shy;金沟河流域管理处地处新疆XX县区境内,为自治区水利厅派出的流域管理机构,自1958年开发建设以来,全处干部职工在水利厅党组的亲切关怀和兵地双方的支持下,坚持发扬“艰苦奋斗、自觉奉献、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金沟河精神,为灌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经过历代水利人的不懈努力,使金沟河灌区发展成为拥有人口15万人,灌区面积116万亩(灌溉面积53万亩),国内生产总值18.4亿元的全国大型灌区之一。金沟河流域管理处也在不断探索、积累中,逐渐在运行、工程和供水等方面形成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现管理着54公里引水干渠、一座费尔干式引水渠首和14个分水闸口及渠系建筑物。金沟河多年平均径流量3.49亿立方米,引水量1.9—2.1亿立方米。在经济基础不断增强,单位经济实力逐年提高,职工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同时,金管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处自1998年荣获自治区级文明单位称号后,已连续九年通过自治区文明单位年度检查验收,连续八年荣获水利厅和师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称号,先后荣获全国大型灌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国家级青年文明号、自治区文明灌区、自治区水利系统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单位、自治区水利行业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自治区先进职工之家、自治区青年文明号等光荣称号,多次荣获水利厅先进基层党组织、工会工作先进集体、师市拥军优属模范单位、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单位、自治区卫生红旗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为争创全国水利文明单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主要做法为:一、抓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单位发展的能力创建文明单位,必须建设好和谐的领导班子。金管处党委认真开展党委及领导班子成员工作目标管理试点工作,坚持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建立充分反映民意的决策机制,让职工参与决策过程,党委凝聚力不断增强,整体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处党委坚持科学发展观,着眼规划求发展,积极构建金管处可持续发展的硬件支第1页共5页撑体系。探索金管处可持续发展道路,及时制定金管处党委“十一五”总体工作思路,把干部职工的热情、智慧、激情统一到党委的整体工作部署上来。二、抓基层组织建设,夯实文明创建工作组织基础金管处党委始终把文明创建的着力点放在基层,为精神文明创建更加持久深入地开展,提供了思想和组织保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处党委配齐配强基层六个支部领导班子,充分发挥全处68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制。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对文明创建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通过召开党建、精神文明工作研讨会、季度支部例会,开展“基层支部书记谈党建、文明创建”活动,搭建各单位之间的交流平台,提高党支部书记在工作上的创新能力。从每年的精神文明、党建等工作大检查来看,支部领导班子得到进一步加强,党员思想素质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有了进一步的转变,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极大地促进了全处工作的开展。其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发挥出来,参与、服务、领导本单位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三、抓经济建设,单位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一是加强工程建设,构建硬件支撑体系。自1999年以来,我处利用国债资金,投入3698万元实施金沟河灌区续建配套与水改造项目一至七期工程,使渠道老损率由改建前的63%下降至25%,建筑物老损率由72.7%降至38%,已建成的大闸、涡管、漏斗三级排砂体系,基本解决干渠推移质泥砂问题,使渠系防洪能力、水资源调配能力明显提高,农业灌溉保证率提高20%,进一步缓解了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了水资源优化配置和下游生态环境良性发展,对于实现人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积极实施水情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金管处作为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三十个试点单位之一,于2005年年初开始实施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建设,目前已建成的系统运行正常,为我处科学管水、提高测配水精度、增强防汛抗旱能力提供了坚实的科学技术保障。在此基础上,相继制定了第2页共5页各项运行规程,科学化、规范化、自动化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使金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