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规范选举调研报告村干部队伍是党在农村的骨干力量,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执行者,担负着组织领导农村广大党员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的实现。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是提高基层组织执政能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随着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临近,如何确保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稳妥、有序、正常推进,选出群众公认度高的干部,直接影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决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一、村级组织换届前存在的问题1、村干部队伍中出现的苗头问题一是出现贿选苗头。村级换届临近,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请吃饭、送香烟等贿选拉票现象的苗头;少数村干部特别是两委关系或个人关系不协调的干部,现在便在不同场合极力散布他人谣言,误导群众,以达到减少他人选票而增加自己选票的目的;部分干部提前动员和自己关系较好的人将组织关系迁到村里,以增加自己的选票,而其“反对派”却持相反态度,认为不应该将组织关系迁回,这些给基层组织带来矛盾和难题。二是各种心态不一。一懈怠。很多村干部对能否继续当选没有把握,工作上不同程度出现消极情绪,影响了上级工作落实;二求稳。基于一小撮党员群众借机捣乱,从中作梗,制造问题矛盾,个别村居干部不敢得罪,为图一张选票,做起老好人,不求有功,只求平安当选;三推诿。主要表现在村中的一些难事、急事,村居一般干部推给主要干部,村主要干部推给上一级党委、政府;本届村干部以任期将结束、能力不够无法解决为由推给下一届。2、基层党员群众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对蝇头小利的期盼。在上届选举中,一些村干部在选举之前,以“出闭路电视费、请吃饭、发香烟”等为由,向群众承诺,以赢得选票;换届临近,一些得了小便宜的村民开始盘旋人选,并将自己的想法在村民中传播:谁最有钱、谁出的最高,我就选谁,在基层中造成了不利影响。第1页共5页二是对选举程序的误解。一些群众由于对选举程序的不了解,引发了不少误解。如在“两推一选”中,群众推荐的结果不管与党员推荐的结果是否一致,最终都要看党员的选举结果,这使群众甚至个别党员产生了“群众推”是走形式甚至被“戏弄”的感觉,群众对选举的程序和选举结果颇为疑问,由此引发了新的矛盾。三是党员回迁现象严重。换届前借企“曲线入党”现象突出,部分人在村里群众公认度差,无法入党,想方设法到企业支部入党,有的根本没在企业工作,也想挂靠到企业,然后在换届选举前将组织关系迁回本村。组织关系回迁现象呈明显上升趋势,户口已迁出或工作不在本村的人,千方百计在换届前将党组织关系迁回该村。村居干部显得无所适从,群众反响较大。也有个别两委不协调的村,其中一方同意其转入,而另一方反对,因此僵持不下,严重影响了村里的和谐、稳定。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1、村干部文化素质较低,责任感不强大多数农村村干部素质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基层组织战斗力弱,据统计,桐屿街道有2/3以上的村干部是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依法行政、民主办事的意识薄弱;少数村干部缺乏应有的荣誉感、责任感和自豪感,没把为人民服务当作崇高的荣誉和光荣的职责,没有因自己当选为一名乡村干部而感到自豪,而是把村民的选举当作谋权谋利的工具。2、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一是监督把关不严。主要表现在票据审核时简单化、形式化。有的村理财监督小组不愿监督、不敢监督,使审核流于形式;二是票据报账不及时,有的村明知一些开支不符合财务规定,故意久拖不报。三是票据使用不规范,白条子报销比较普遍,部分集体收入仍使用收款收据入账。3、群众民主意识不够,对选举的认识不足现在广大村民文化水平低下,自己的选举权不认真对待,有的群众认为“肥水不流外人田”,凭个人好恶和从自身利益出发,与谁关系好、谁与自己利益息息相关就选谁,往往把民主票投成“关系票”、“家族票”。有的则人云亦云,感觉选第2页共5页谁用谁无所谓,别人选谁我选谁,不珍惜自己手中的权利。部分村民把当选两委成员作为以权谋私、或为家族派别谋取利益的先决条件,为当选不惜采取请客送礼、胡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