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与处理串讲笔记一、考试内容及重点本课程的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以课程考试大纲为标准,教材共分12章,第1至第4章为总论部分,第5至第9章为公文写作部分,第10到第12章为公文处理部分。课程的重点章节为:第一章,第一节"公文概述",第二节"公文的特点与作用",第三节"公文的分类与文种"第二章,第二节"公文写作的特点与要求"第三章,第一节"公文的体式",第二节"公文的构成要素与文面格式"第四章,第二节"公文的行文方向与方式",第三节"公文的行文规则"第五章,第四节"指示、意见"第六章,第五节"公告、通告、公报",第六节"通知",第七节"通报"第七章,第八节"报告",第九节"请示",第十节"批复",第十一节"函",第十二节"会议纪要"第八章,第四节"调查报告"第九章,第七节"简报类文书"第十章,第三节"公文处理工作的原则与要求"第十一章,第二节"收文办理程序",第三节"发文办理程序"第十二章,第一节"归档文件整理工作概述",第三节"归档文件整理的原则与要求",第四节"归档文件整理方法与归档"课程的次重点章节为:第二章,第一节"公文写作概述",第三节"公文写作的步骤与方法"第三章,第三节"公文的排版形式与装订要求"第四章,第一节"公文的行文关系"第五章,第一节"命令(令)",第二节"议案",第三节"决定、决议"第七章,第十三节"条例、规定"第八章,第一节"规章类文书",第二节"计划类文书",第三节"总结第九章,第五节"讲话类文书",第六节"记录类文书",第八节"建议类文书"第十章,第一节"公文处理工作概述"第十二章,第二节"归档文件整理(立卷)工作的组织"课程的一般章节为:第二章,第四节"公文写作人员的修养"第三章"公文的体式与稿本"的第四节"公文的稿本"第十章,第二节"公文处理工作的任务与组织"第十一章"公文办理程序"的第一节"公文办理程序概述"第一章公文第一节公文概述一、公文的含义:即公务文书,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公文含义的理解:1)公文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2)公文形成的条是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3)公文是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4)公文是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二、公文的产生与发展1、公文,或称文书、文件,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公文是随着阶级、国家、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随着生产与管理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2、公文的发展阶段:①恩格斯把文字应用文献记录,即文书工作的出现当作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②原始社会:结绳记事;商代后期:甲骨文书—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书档案;西周:设立了专门管理文书的机构与起草文书的官吏;《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政治文件汇编本;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文书工作的确立时期,秦代出现的“书”、“奏”,是我国最早的上行文;汉代及稍后,又出现了章、表、疏、议、启等上行文,官府之间移书、关、刺、咨等平行文,另令、谕、制、教等下行文;1912年元月,临时政府规定公文分为:令、咨、呈、示、状五种。③汉代以前,我国文书的载体材料一般为:金石、青铜、竹木、谦帛等直至东晋末年,太尉恒玄下令公文统一用纸。三、文书、文件和公文1、文书:可以作为所有文件材料总称,既可指公务文书,也可以指私人文书,是一个整体概念。—最早出现于西汉。2、文件:—出现于清末。广义上说:它同文书一样,既可指公务文件,也可指私人文件,有时也可以指文件材料的总称。狭义上说:文主要是指机关、组织制成和发布的具有固定格式和文件版头的正式行文。3、公文:是指各机单位为了办理公务而形成的文件材料。—出现于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4、在机关中三者都是指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工作活动中形成和处理的收来文件、发出文件以及机关内部所使用的文件材料,即公务文书。第二节公文的特点与作用一、公文的特点:1)有法定的作者2)有法定的权威3)有特定的效用4)有规范的体式5)有规定的处理程序法定作者:是指依据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章程、决定成立的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法定的职能权利和负担一定的任务、义务的机关、组织或代表机关组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