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山街道网格化社会管理实施方案3.28为全面加强社会管理责任体系建设,完善社区社会管理长效机制,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推进社会管理信息化,根据兰山街道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基层基础规范化网格化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全面推进社会管理网格化建设工作,为确保此项工作的扎实推进,结合社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为深入贯彻落实“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精神,在全面整合现有各类行政资源的基础上,以网格负责为基础,以划分区域为平台,以长效机制为抓手,以提高效率为目标,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实现社会管理由粗放向精确、静态到动态、分散到集中、局部到全面的转变,逐步实现管理的全覆盖与服务的全方位,全面提升基层社会管理与服务的综合水平。二、工作原则依托社区现有的管理体系,构建“街道网格---社区网格---基础网格”的三级网格组织体系,按照“界线清晰、任务适当、责任明确、便于考核”的原则,把社区划分为六个基础网格,将人、地、物、房、情、事、组织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整合社区所有工作人员和各种力量,实行“多网合一,一网多格;一格多员,全-1-员参与;同格同责,同奖同罚”,实现社区管理的扁平化、精细化、高效化和社会服务的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努力夯实社区管理基础,实现网格化管理全覆盖。三、工作任务(一)精细划分网格网格划分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不留空白区域,不交叉重叠,区域内所有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公共场所.居民小区等全部纳入网格,实现全覆盖。社区实行网格管理,街道为第一级网格,党工委办事处主要领导为网格责任人;社区村为第1页共25页第二级网格,社区村书记主任为网格责任人;基础网格:社区、以行政区域划分为标准设置网格,原则上以300户—500户划分网格,网格管理对象包括居民小区、居民区外商业网点、市场、属地单位以及社区管理范围内的绿地、草坪、公益设施、公共设施、巷道等,把社区内相邻的居民楼、庭院等设置为若干个网格。责任人为各网格负责人及“社区三员”(网格管理员、网格网格信息员、网格治安员)。(二)精心绘制地图以社区为单位绘制网格地图,界定网格的四至范围,建立网格电子档案,做到人进户、户进房、房进网格、网格进图,实行网格内全员、全地域、全事务管理。确保不漏管一个单位、一间房、一个户、一口人。(三)组建管理队伍结合各网格工作难易程度等因素,合理确定网格管理工作人员。网格化社会管理可实行“专管一格”的办法运行,工作人员原则上由社区居委会成员、社区工作者、社区警务室民警、物业人员、业主委员会成员、“社区三员”及社区志愿者等组成。-2-(四)明确网格职责社区网络化管理实行层级负责制,各个层级网络责任人工作职责如下:网格责任人。负责本级网格内的各项社会管理工作,收集与整理责任区内实有人口的民生、经济、稳定、计生等各类信息资源,建立网格化社会管理基础信息库。将责任区内各类动态情况反馈至相关责任人,督促并协助其给予解决。指导和动员下级网格责任人工作,认真做好网格社会管理工作记录。基础网格:收集与整理责任区内实有人口的民生、经济、稳定、计生等各类信息资源,建立网格化管理基础资料;将责任区内各类动态情况反馈至相关责任人,督促并协助其给予解决。了解网格内服务对象的家庭成员情况以及服务需求,建立社区网格社会管理资料信息库,并在各小区显要位置建立网格分布图,标明单元网格的责任人、责任范围、户数、人数、党第2页共25页员数及各类弱势群体信息,建立区域内的各类特殊人群的管理信息、服务档案,便于及时了解情况,掌握工作动态,做到服务有重点,工作有方向。每周对各类信息进行整理汇总,与业务对口单位(部门)进行信息数据更新。对居民反映求助的事情进行分类处理:一般性事务,由基础网格责任人现场处理;需要协调处理的工作,由基础网格责任人和社区网格责任人协调处理;紧急性工作或社区不能独立办理的,基础网格责任人立即上报上级网格,并现场全程跟踪,做到“去有目的、来有问题、后有反馈”,使服务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四、工作要求-3-(一)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