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做好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加强农村普法教育,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是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虽然经过二十五年的普法教育,宪法和国家的基本法律得到广泛宣传,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得到基本普及,农民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农民法律知识匮乏,法制观念淡薄的状况有很大改变。但是随着经济建设进程的加快,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准确了解和掌握目前农村普法存在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对于进一步做好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鸡街乡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现状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鸡街乡采取积极措施,调动、利用一切资源,积极推进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积极为农民群众提供各类法律服务,帮助当事人采用诉讼和非诉讼的方法解决了民事、经济、动迁安置、农村土地承包、土地流转等纠纷,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结合我乡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工作,每年两次组织开展对全乡全体共产党员、村三委干部、村民小组长的大型形势法制宣传系列讲座,并且利用乡、村二级党校平台,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对全乡4个村(街)进行巡回法制宣传;积极开展对5种重点和重视对象的法制宣传工作,尤其是对外来人口的法制宣传。充分利用乡文化广播中心职能优势,组织学校和文艺宣传骨干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和法制故事巡回演讲,通过这种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农村群众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受到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我乡法制宣传工作机制不断完善,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服务模式不断规范,工作合力不断形成,取得了良好效果。二、当前鸡街乡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思想上认识不足。各级领导重视不够,思想认识没有完全到位,认为法制宣传教育是项“软”、“空”的工作,有应付的思想。乡村普法工作领导小组有名无实,有上级主管第1页共5页部门进行检查时,就突击安排敷衍了事,甚至有时出现“推一步走一步”的状况,或有机构无人抓,年初无计划、年终无总结,工作盲目,许多村“三委”干部对普法工作漠不关心。有些乡、村领导认为计生、经济工作是“硬指标”,不抓不行,而且容易见成效,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是“软任务”,抓不抓问题不大。由于主观上存在这些不良因素,使农村普法工作处于松散状态。(二)经费上保障不力。大部分农村普法宣传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普法宣传教育经费没能列入财政预算内,经常性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难以开展。(三)村民集中学法困难,时间无法保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生产生活的自由化高,自主安排自己的耕种,另外村民居住比较分散,他们的规律是早出晚归。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人员外出务工较多,加之普法宣传力量不足,集中学法难组织一直困扰着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正常开展。(四)宣传形式单一,队伍素质偏低。新形势下,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环境、对象、内容和方式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传统的工作方式方法已不适应要求。出板报、发材料、挂横幅、贴标语、送法下乡、法律咨询等形式,是当前最常见的法制宣传教育形式。这些活动虽然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缺乏富有时代气息、且此类活动时间短、次数少,效果不明显,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三、进一步做好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和漫长的社会系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认真谋划,以人为本,切实解决人、财、物等方面的困难。法制宣传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协调、督促和指导,使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各项指标任务落到实处。各职能部门要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形成合力。只有使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由“软”变“硬”、由“虚”变“实”、由“难”变“易”,才能取得实效。(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体制机制。要进一步明确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强化法制宣传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能,保障第2页共5页工作经费,细化各部门的任务,规范和保障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各级党委、政府要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