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实录文/曹晨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创业进行时微软起用全员“股票机制”为加强凝聚力再开先河微软——这家企业连同它的创始人盖茨,都已成为最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无可取代的典范。一直以来它的一举一动都会为世人所瞩目,或褒扬或诋毁,但它的地位始终没有被动摇,它是知识财富的象征,是每一个科技创业者的梦想。摈弃有名无实的期权机制,股票机制将面向全体员工最近一次微软发布了全球企业界有史以来最大的分红方案,同时宣布其运用了17年之久的“股票期权”奖励制度结束,取而代之的是向员工发放限制性股票。所谓“限制性”是指微软的员工必须将公司以奖励形式发放的股票保留5年,5年后如仍就职微软,将有权卖出这些股票。较之原本的“期权制度”,“限制性股票”具有更强的稳定性与可预测性,但在最新的奖励制度中微软公司主席比尔·盖茨及CEO史蒂夫·巴尔默将不参与。微软运用了17年的“股票期权”奖励制度造就了数以千计的百万富翁。但如今已为人们称作留住人才的“金手铐”,面对连续多年的股市下滑后,微软的股票已经从1999年底的59美元跌到了目前的28美元,远低于股票期权的执行价格34美元。于是微软这个股票期权文化的始作俑者,成为第一个推翻“期权激励模式”的企业并取而代之以“股票激励模式”。作为高科技企业的代表,微软的此番决定被众多市场人士认为是高科技产业从快速成长型向成熟发展型转变的标志,微软乃至比尔.盖茨让世人越来越多地看到了他们成功驾驭资经济与现代化管理的能力,他们不单纯是科技倡导者更是成熟的企业家。微软20年历程:由3名成员创办到市值位居全球第二1975年由3名成员创办的微软公司,如今拥有3万名员工,市值达2000亿美元,名列全球第二,被誉为知识经济的代表。其员工奖励机制中走过了什么样的历程呢?微软如何通过资本市场的运行手法制造了数以千计的百万富翁,并使其始终保持继续为公司效力,进而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呢?1975年——微软诞生;1977年——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签署了一个非正式协议:比尔·盖茨占有公司份额的64%,保罗·艾伦占有36%;1978年——比尔·盖茨的年薪是1.6万美元(公司中最低的工资);1981年——微软正式注册成为一家正式公司;盖茨、艾伦分别占有股份的53%和31%,鲍尔默占8%左右。拉伯恩占4%,蒙伊和利特文约占不到2%(对于股票只发给盖茨最亲密伙伴的事实,为公司效力多年的员工开始表示不满)。1982年——公司开始发放年度奖金,并给员工配股(公司同时取消了加班费);1992年——原始股每股已拥有1500美元的价值(获得并保留2500股股份的普通程序员已拥有了近四百万美元);2003年——公司成为第一家宣布实行“股票激励机制”的科技企业。微软1986年上纳斯达克上市,1999年晋升为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成份股,正式成为科技股的领头羊,经历了8次拆股,至今市值增长近200倍。其股票收益可见一斑。1986年——微软在纳斯达克上市,每股股价约为25美元左右(比尔.茨持股43%,价值3.9亿美元);1987年——微软股价84.75美元;1995年——微软每股盈利增长率20.8%;1996年——微软每股盈利增长率58.6%;1997年——微软每股盈利增长率56.5%;1998年——微软每股盈利增长率27.8%;1999年——成为入选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纳斯达克股票。微软视其员工为最大的财富,但其工资并不高,它始终推行的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的激励机制和企业文化,成为它发现并挽留人才的最佳法宝。首先采用并推行公司奖赏员工的方式基本分为工资、公司股票认购权、奖金三部分。此外微软还建立了晋级制度,在技术部门和一般管理部门建立了升迁途径。级别能够反应员工的表现、基本技能及经验阅历,而且级别与报酬直接挂钩,跳槽或挖墙脚来的资深开发员可以不时协商工资额,其工资超过本级别的平均水平。可以看到,微软的每一次腾飞都伴随着激励机制的变革,而每一次的薪资激励计划都为其不仅带来了最优秀的人才,也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职工持股制度已经历了50年演变职工持股制度作为西方企业“参与”制度,其内容应包括所有权上的参与,即职工持股;管理上的参与,即管理参与;利润上的参与,即分享利润。职工持股制度起源于美国。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