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环境安全管理国家档案(简本)前言化学品已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居民日常生活,对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化学品种类繁多、性质复杂,在生产、运输、使用过程中稍有疏漏,就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危害。化学品污染事故带来的灾难在人们心中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如何通过实施严密的管理制度,加之以技术进步,趋利避害,在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利用化学品为人类服务,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1994年,第一届政府间化学品安全论坛(IFCS)大会在斯德哥尔摩召开。大会提出:为增强各国化学品的管理能力,与会各国应当尽快对本国化学品管理的现状进行调查,掌握本国化学品的来源、性质及主要用途,对立法、机构、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作出综合评价,从而找到薄弱环节并提出改进措施。在此基础上编制出“化学品环境安全管理国家档案”。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十分重视化学品环境管理工作,与有关部门一道积极参与IFCS的历次重要活动,在国内开展化学品环境管理现状的摸底调查,着手建立化学品环境管理制度。1996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对编制“中国化学品环境管理国家档案”的主要工作内容、技术人员的需求、经费需求进行了评估,并将联合国培训与研究所(UNITIA)出版的《编制国家档案、评估本国化学品管理能力的技术指南》译成中文。1998年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与UNITAR签署了《关于编写〈中国化学品环境安全管理国家档案(简本)〉的备忘录》。此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即会同国家经贸委、农业部、卫生部、国家石化局等部门成立了“国家档案编制协调组”,由各部门推荐专家组成了“国家档案编写组”。自此,“国家档案(简本)”编制工作正式启动。在编写过程中,协调组多次召开工作会议,解决遇到的具体问题;编写组广泛征求了有关部门和有关专家的意见。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几易其稿,完成了这本《化学品环境安全管理国家档案(简本)》。《化学品环境安全管理国家档案(简本)》,比较系统地反映了国内化学品管理的现状,填补了我国化学品环境管理的一项空白。目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正在酝酿制订化学品环境管理的法律,探索环境管理的具体模式,计划在“十五”期间基本建立化学品环境管理体系。《化学品环境安全管理国家档案(简本)》必将对我国化学品环境管理的法制建设和能力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2000年8月目录第1章背景资料1.1疆域1.2自然资源1.3行政区划1.4人口1.5国家机构1.6经济形式第2章化学品生产、进口、出口及使用2.1化学品生产情况2.2化学品进出口2.3化学品使用情况2.4废物第3章化学品生产、进口、出口及使用首要考虑的问题3.1化学品生产、进口、出口及使用首要考虑的问题3.2空气污染3.3水环境3.4工业固体废物3.5中毒情况第4章管理化学品的法律文件和法规性文件4.1涉及化学品管理的政府部门和职责4.2国家化学品管理立法概况4.3涉及化学品从生产/进口到处置各阶段使用范畴的现行立法4.3.1生产许可证4.3.2登记注册4.3.3储存、运输控制4.3.4进、出口控制4.4与化学品管理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与规章4.5与化学品管理有关的标准4.6正在执行的有关化学品国际公约4.7评论和分析第5章管理化学品的部委、机构及其他组织5.1中国化学品管理的总体框架5.2各政府部门的职能第6章产业界、公众利益团体及研究部门的相关活动6.1生产企业6.2社会团体6.3研究机构第7章部际委员会和协调机构7.1化学品安全部际间协调组7.2编写国家化学品档案协调组7.3《关于在国际贸易中对某些危险化学品和农药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国际公约》国内协调机制7.4国家有毒化学品评审委员会7.5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7.6其他委员会第8章资料的获得和使用8.1国家化学品管理资料的获得8.2国家资料的定位8.3收集、传播国家/地方资料的步骤8.4国际文献的获得第9章技术基础9.1实验室设施概况9.2政府信息系统/计算机概况9.3技术培训和教育概览第10章国际联系10.1与国际组织、机构及协定合作以及加入国际组织、机构和协定10.2参与有关技术援助项目第11章工人和公众的认识/理解第1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