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区生产性服务发展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制造业基础薄弱,一体化发展模式难以形成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需求目前,北部湾经济区制造业基础薄弱,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制造业所占比重仍较大,代工生产和加工贸易为主的低端制造业为数较多,本土制造业没有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形成有力的支撑。同时,企业的一体化发展模式,使包括产品设计研发、物料采购到物流运输、产品营销等均由企业自身承担,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不能形成有效的需求,即便有相关的需求,也是分散、单一的,层次较低。反映在北部湾经济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态势上,即呈现出物流仓储、房地产增长快,金融保险、管理咨询、研发创新滞后的局面。(二)第三产业基础较薄弱,服务业自我增强作用不明显2008年到20XX年北部湾经济区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区域内gdp比重分别为42.93%、45.61%、43.81%和42.18%,虽然与全国平均水平(44.6%,20XX年)相差不大,但从总量和人均产值来看,服务产业基础还是非常薄弱,无法满足经济区内制造业发展的需求,也造成产业本身自我增强的内在动力也不足。(三)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不高,产业及人才吸引力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4市的城镇化率,在全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排名(20XX年)分别为135(48%)、113(51.3%)、237(35.5%)、149(46%),城镇化质量排名分列142、157、228、126名。4个城市的城镇化水平还比较落后,城镇化质量不高,表现在城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不高,生态环境效率较低,城乡协调程度较低,难以形成对产业项目、高层次人才有效的吸引力,城镇化对产业发展推动力也受到影响。(四)中国—东盟自贸区服务贸易合作水平亟待提升广西对东盟的进出口以边境小额贸易方式为主,20XX年边境小额贸易为62.5亿美元,占同期对东盟进出口总额95.6亿美元的65.4%;其中,对越南进出口75.7亿美元,占同期对东盟进出口总额的79.2%;3类商品合计占同期进出口总额的69.3%。可第1页共3页见,广西在自贸区中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合作还处于贸易形式单一,贸易伙伴单一,合作基础较薄弱,合作水平和合作层次较低的初级阶段,对于服务贸易的支撑和推动作用严重不足。(五)人才短缺制约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起步晚,市场规模不大,成熟度低,重大项目较少,配套的人才引进措施和激励政策不成熟,对高端人才和实力企业的吸引力明显不足,造成高端人才的短缺。北部湾经济区4市虽然集中了广XX县区内40多所高校,但本身生产性服务行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少,层次较低,职业发展前途不明朗,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小,导致行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储备匮乏。二、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一)加快重点项目规划与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北部湾经济区各级政府在推进工业项目建设时,也要积极引进生产性服务企业及相关项目,配套完善产业园区内外的各项生产性服务功能。一方面要出台政策和措施,推动传统制造企业再造生产流程,外包相关业务,将资源重点投入到研发和科技创新等关键环节,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增强对上下游企业的吸引力,加快形成产业链;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和引进“智库外脑”,促进本土生产性服务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本土生产性服务业形成竞争力,促进地区产业的转型升级。(二)提升现代服务业质量和水平,增强行业发展内驱力北部湾经济区服务业发展要立足旅游业、会展业、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和信息服务业,注重引进先进地区的服务企业,通过品牌授权、连锁加盟,与本土服务企业整合资源,深入开发合作项目,拓展市场领域,推行行业服务标准,促进服务行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同时,扶持本土服务企业创品牌,通过资金融通扩大规模,通过引进人才,创新服务模式,打造竞争优势,形成充分竞争的市场,降低企业外包采购的成本,最终形成服务业良性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三)提高城镇化质量,围绕核心城市科学布局生产性服务业北部湾城市群的城镇化发展要注重质量提升,把XX市打造为具备总部经济承载功能的区域性核心城市。北海、钦州、防第2页共3页城港三市,围绕港口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