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了解疲劳裂纹扩展的过程疲劳裂纹在表面处形核,由最大切应力控制,并在与外力成45°角的切应力方向上形成微裂纹。在循环载荷的作用下,这些微裂纹将扩展并连接,当其长度达到几十微米后,其方向逐渐偏离到与外力垂直的平面内,使裂纹从第一阶段扩展向第二阶段扩展转变。在疲劳裂纹扩展的第一阶段,一般只有一个裂纹会继续扩展;在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变时,其裂纹长度通常只有几个晶粒的大小。第二阶段是裂纹由几个晶粒大小扩展到临界裂纹尺寸(af),该阶段的裂纹扩展称为疲劳裂纹的亚临界扩展或稳定扩展。三、热轧正火钢的焊接性及其工艺特点?热轧正火钢由于含碳量较低,钢中的Mn/S比较大,其焊接性良好,一般情况下不会生产结晶裂纹和液化裂纹。但如果母材中的含碳量偏高,且对S、P控制不严,也会产生结晶裂纹;在热轧正火钢中,随着强度的提高和冷却速度的加快,产生冷裂纹的倾向增加。故对强度较高的热轧正火钢,焊接时一般要求预热;热轧正火钢若采用大热量输入焊接,由于过热区的奥氏体晶粒粗大,冷却时易形成粗大的魏氏组织产生脆化,故尽量采用小热输入焊接。热轧正火钢适合于各种焊接方法,主要采用焊条电弧焊、埋弧焊、CO2气体保护焊等。采用焊条电弧焊时,对于焊接强度较低、裂纹倾向不大的热轧钢,可选用钛—钙型焊条或低氢型焊条;对强度级别高的钢材,宜选用低氢型焊条;采用埋弧焊时,对强度级别不高、接头厚度不大的热轧正火钢,可选择高硅高锰焊剂,并配合不含或少含Mn、Si的焊丝;对强度级别较高、接头厚度较大的热轧正火钢,可选择中硅焊剂,并配合含Mn合金焊丝,以保证足够强度。热轧钢的焊接接头可在焊态下直接使用,不需要进行焊后热处理;正火钢的焊接接头在焊接后应及时进行消除应力处理,以防止裂纹。若焊接组织中存在魏氏组织,必须进行正火和回火处理,以细化组织。对含Mo、V的焊接接头进行消除应力处理时,应注意防止再热裂纹的形成。四、为了减少氢的有害作用,焊接时常采用的措施有哪些?氢在钢中易产生氢脆,一、正确选择材料原则是:1、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同时要考虑经济效益;2、母材及焊缝填充材料应有较好的缺口韧性,即应使焊缝、热影响区和熔合线部位具有足够的抗开裂性能,母材应具有一定的止裂性能;3、随着强度的提高,更应考虑材料的断裂韧性问题;4、应充分了解结构的使用温度及载荷情况。二、合理结构设计1、应全面了解焊接构件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2、应尽量减少结构和接头的应力集中;3、减少焊接构件的刚度4、不采用过厚的板材5、采用合理的焊接工艺6、结构中附加件的连接形式三、严格执行制造工艺;为保证质量,应严格按规定的工艺参数进行焊接;尽量不采用过大的焊接热输入;不允许在结构主体上随意点焊;根据需要可对某些焊接构件进行焊后热处理;对于十分重要的构件和有脆断危险的焊接构件,最好应做相关的焊接热处理试验。五、铁素体不锈钢、珠光体耐热钢、马氏体耐热钢焊接时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在工艺上应采取哪些相关措施?钢种问题相关措施铁素体不锈钢接头韧性低于母材,多层焊时接头脆化,近缝区存在晶间腐蚀倾向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预热(150—230℃)、正确的焊接操作。焊后热处理(750-800℃的退火处理)珠光体耐热钢冷裂纹、再热裂纹、软化和回火脆性。选择合理的焊接方法及焊接材料,预热(80—150℃),焊后热处理(高温回火)马氏冷裂纹,接选择合适的焊接方体耐热钢头塑韧性低,接头软化问题明显法及焊接材,预热(150—400℃),焊后热处理(高温回火)六、铝合金及铜合金的焊接性特点。①铝合金:铝及其合金的导热性极强,在焊接时容易出现不熔合现象;表面形成的Al2O3薄膜的密度与铝十分接近,容易形成焊缝金属的夹杂物;Al2O3薄膜以及MgO等薄膜易吸收较多的水分形成焊缝气孔;铝及其合金的膨胀系数大,导热性好,焊接时易产生翘曲变形等。铝及铝合金焊接时具有以下特点:1、易氧化:铝及铝合金在空气中易与氧结合生成致密Al2O3薄膜,高温焊接时氧化更激烈。Al2O3薄膜的熔点较高,其对水分的吸附能力很强,焊接时若薄膜存在于熔池表面会影响电弧的稳定性,形成未熔合、气孔、夹渣等缺陷,故焊前应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