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兑现三项“公开承诺”全面推进合作医疗经验交流。兑现三项“公开承诺”全面推进合作医疗××县位于××省中部偏北,县域面积××平方公里,全县农业人口××人,现辖××个乡镇、××个行政村。××县为2005年度××省第二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扩展县。2005年度,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为××人,参合率为50.52%,筹集基金1447万余元。2005年1月1日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全县共有16365名(17128人次)参合农民享受了住院补助;支付普通住院补助、平产住院补助、门诊补助、儿童计划免疫免费接种补助共计1278.5余万元。32.3万参合农民享受了免费健康体检。该县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向全县人民群众作出了“保证公开公平公正、保证农民群众受益、保证方便农民就医和报销”三项公开承诺。围绕三项“公开承诺”作文章,大胆实践和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组织管理、政策支持、部门配合、宣传发动、农民缴费筹资、基金使用管理、医疗服务机构监管、民主监督等管理工作机制与运行机制已形成;试点工作运行平稳,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保证参合农民真正享受了合作医疗的实惠。90%以上的参合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满意。三项“公开承诺”的兑现,极大地提高了政府诚信度;并且使该县农民群众对国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和制度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农民群众积极参合,2006年度全县共57万余名农民参加,参合率达到了82.39%。一、加强宣传公示,保证公开公平公正1、强化政策宣传。在2004年印发20多万份有关宣传资料基础上,2005年编发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法律法规与政策汇编》和《参合农民住院告知书》2万份发放到各行政村。县电视台开展了连续一个月的政策宣传,详细解答了合作医疗的补助范围、补助标准、除外责任、办事程序以及参合农民的权利第1页共4页和义务等18个问题。各乡镇合管办和定点医疗机构都在醒目位置开辟了宣传栏。各定点医疗机构抽调医务人员384名,组织了24个合作医疗宣传队、免费体检队,对全县每个村进行了免费体检、义诊宣传。在参合农民住院时每人再发一份《参合农民住院告知书》,让他们能进一步了解有关政策,提高了透明度,减少了争议。2、建立监管体制。建立了县、乡(镇)、村三级监督机构。县里成立了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乡镇聘请了监督员,行政村明确了监督联系人。制定了定点医疗机构审批与管理、转诊、报帐、监督、审计等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责任追究制。各经办机构在办理补助时,严格按照县政府制定的《XX县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暂行办法》和配套文件规定,执行统一的补助范围、补助标准,实行逐级审批的原则,把住了入院审批关、报销审批关。县合管办通过检查审核,查出伪造假病历9份、假报帐单15份,发现冒名顶替住院8人,涉及套取资金13876元,及时全部追回了被套取的资金;各定点医疗机构查出冒名顶替住院者36人,挽回经济损失31000余元,均按照规定对当事人进行了经济责任追究或党纪政纪处分。3、建立“三级公示”。通过县电视台的新闻报道和印发参合农民住院补助公示表,每个月向各乡镇和社会各界,每季度向全县各行政村,按时公示全县参合农民住院补助的名单、补助金额;各行政村把参合农民住院补助情况作为村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定时公布全县合作医疗基金的收支使用情况,全面接收群众和社会监督,保证了“公开、公平、公正”。二、降低医药费用,保证农民群众受益1、实行药品直配,大幅度降低药价。全县26所定点医疗机构推行了药品直配制,各单位降价品种为305—525种,单品种最大降价幅度达72.3%,平均降价32.67%,实现了医院药品基本与市场同价。据统计,一年来全县定点医疗机构累计降价让利226万余元。2、实行限额控制,降低住院费用。规定参合农民在县内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住院的平均床日费用和236种单病种费用的最第2页共4页高限额标准;规定使用超过基本用药目录范围的药品,必须事先向病人(家属)说明并签字同意,且自费药品不得超过药品总额的10%;规定参合农民在乡镇卫生院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