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步亭社区调研报告——XX市百步亭社区调查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课题组(一)最近,我们到XX市最大的安居示范社区——百步亭社区,用半个月时间,访问上百户居民,所见所闻,令人振奋,发人深思,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令人难以置信的安宁。社区建成三年来,没有一户家庭被盗,没有一辆自行车被偷,没有一起刑事案件,没有一起大的邻里纠纷,没有一人吸毒,没有一人赌博,没有一人越级上访,没有一人练法轮功,没有一起交通事故,没有一起火灾。这十几个“没有”,不是出现在居住几十户人家的庭院,而是出现在拥有6000户、近3万人口的社区。这个社区又处在城乡结合部,附近有上万民工的工地,有着众多的流动人口,简直令人难以相信。然而,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有一位记者来这里采访,自行车没上锁,扔在一个小区的门旁,采访半天,自行车仍在原地放着。我们访问几户老太太,上街买菜,常常忘记锁门,家里从来没丢过东西。多年来“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憧憬,在这里已成为活生生的现实。——让人羡慕不已的整洁。走进这个社区,到处—1—都是草坪、树木、花卉,仿佛进入一个花园。在这个花园式的社区漫步,看不到一个烟头、一片纸屑、一块果皮。从扶拐行走的老人到蹒珊学步的孩童,都珍惜社区的一草一木,自觉地维护整洁的环境。国家信访局周永顺局长在考察社区视控中心时,从屏幕上无意中看到一位70多岁的老人,弯腰拾起绿地边一个烟头,扔进果皮箱。有位记者来这里采访,故意在路边扔几个纸团,不一会看到一位推着自行车的妇女,一手扶车,一手拣起纸团,送到垃圾桶。在这个社区,维护整洁已成为居民的良好习惯。去年社区组织800多名居民到风景区旅游,在野外用餐,餐毕没留下一片纸屑。来这里参观的人无不赞叹地说:百步亭社区环境美,人的行为更美。第1页共41页——使人留连忘返的温馨。这个社区的居民,从事的岗位不同,生活水平不同,大家互相关心,亲密融洽。邻里间相处得如同兄弟姐妹,好似和睦的家庭。姐妹们几天不见就心里牵挂。一家有困难,大家伸出援助之手。居民楚清琦的丈夫,前年元旦突发脑溢血逝世,家里两位80多岁的老人需要赡养,18岁的儿子要考大学。危难之中想出卖住房,不让儿子上学。社区党委书记主动找上门,斩钉截铁地说:“房子不能卖,孩子要上学。社区就是你的家,一定帮你度过困难。”社区教育援助会每学期资助孩子2000元学费,—2—大家又捐助一笔钱,帮助解决生活困难,楚清琦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她的父亲泣不成声地说:“女儿在百步亭无亲无故,社区真比亲人还要亲。”居民乐汉珍不到两岁的小孩,被开水烫伤,没钱医治,急得直哭。社区居民捐款近2万元,使孩子的烫伤及时得到治疗。居民王昌颜、黄银仙结婚60年了。两位老人早己忘记结婚年月,而社区领导人一直铭记在心。在结婚60周年那一天,与附近居民一起带着礼品,登门庆祝“钻石婚”,使两位老人及其子女感动不已。在这个社区,助人为乐、互帮互助、扶贫济困,已成为人们崇尚的美德。英国、荷兰、古巴的参观者,一致称赞中国百步亭社区的人际关系和道德风尚在西方社区是很难看到的。我们在访问中,深切感到,这里既是没有歪风邪气的净土,又是和谐温馨的乐土。广大社区居民通过亲身感受,体验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由衷地拥护我们的党。大家在联欢会上唱歌,第一首歌必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得是那么动情。这个社区在建党80周年前夕,有人提出入党申请。78岁的王昌颜老人,总结自己的亲身感受,写出对社区的“十爱”,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党的深情。最后一句是“永远跟着共产党”,这句话反映了居民共同的心声。这个社区的创业者管理者,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使我们党赢得广大群众的真诚拥护,使我们的党真正植根于—3—基层,植根于群众。如果全国每个社区都有这样的凝聚力,我们党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什么风浪不能战胜。第2页共41页(二)百步亭社区成为安宁的港湾,整洁的花园,温馨的家园,其经验可以总结若干条,最根本的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魂的方针,把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文明素质,作为社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社区建设面向城市普通居民,使他们安居乐业...